01
朋友圈里,大学老师发了一条有关考研的倒计时。我想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大学的自习室里,无数心怀梦想的人埋头于厚厚的复习笔记和往年真题中。我想到那年我追梦的热情。
大三开学的第一天,就去报名了考研辅导班,不知道考研辅导是不是真的对提高成绩有效,但一百多人挤在一个教室上课的情景的确让这条路走起来不那么孤独。
学校已经结课了,但每天的起床时间却比有课的日子提前了一个小时。早六点的闹铃毫不吝啬的叫醒追梦躯体,以至于多年以后每天被闹铃叫醒时,还是会暗自说一句:该去为梦想努力了。
02
一定要赶上餐厅最早备出的那批早餐,这样就能在图书馆开门之前到达那里。否则就可能一整天都占不到学习的位置。常常有人拎着豆浆或吃着煎饼等着管理员来开门。
图书管理员似乎总带着神圣的光环,她的到来预示着一天学习的开始。开门时的场面用拥挤来形容都显得力度不够,所有人都想第一个走进门去,似乎进门的顺序就代表了考研的排名。
我常常把书包和水杯放在门口的花坛上,拿一份试卷轻装上阵的开始我的占座之旅。不到五分钟,或者三分钟吧,整个阅览室的座位就被占的满满当当。后来的人只能到教学楼里另找复习席位了。
03
趁早上脑子清醒,会背一些英语单词,经典句型,范文模版。然后会开始数学的大量真题练习。现在想来,除了高中时会解各种方程组,最厉害的还有备考研究生的那段日子,高等数学的各类题型也是练到不假思索。
快中午的时候,脑子已经有些疲惫了,即便到楼道去透口气也不忘带上一本政治复习材料。永远不要质疑户外学习的效率,我的政治背诵全都是在楼道里完成的。常常有带着椅子带着水杯的同学在大声朗读或小声默念,不用担心打扰别人,也不会被任何人影响。
下午就是专业课时间,在进入研究生院后,导师最在意专业能力。而考研最不能忽视的同样是专业成绩。晚上会拿出整块的时间做一张往年真题,有时候是英语,有时候是数学。
04
考研前一天整个自习室的人都定了专车,负责把考生接送到考点。中午提供一顿午餐,午休也可以在车上。
考研前一天我睡的很晚,与高考前一天是同样的心情,甚至比高考要紧张些。第二天早早起了床,在学校餐厅匆匆吃过早餐就到校门口去找定好的车了。
一共有四辆大巴停在那里,冬天的清晨天还没亮透,车灯下看得到前一辆车排出的热气。我上车后已经有一半学生在里面了,车窗上糊着一层白白的气体。
像往常组织的班级郊游一样,人到齐后就出发了,但没有人是郊游的心情。整个行驶过程没有人说话,大家都沉着气,准备一会儿发挥在考场上。
05
我已经记不清当时的考点是哪个学校,只记得从大巴下来时距离考试时间还早,考点迟迟不肯开门。几百个学生忍受着天寒地冻在校门外翻着笔记,我突然就不紧张了,因为那场面像极了每天图书馆外的场景。
真正拿到试卷的时候,心态已经调整得很好了,不过是一次考试,像高考那样,或者可以证明什么,但决定不了什么。中午赶去大巴上吃饭,休息一个小时又出发去准备下午场。
持续两天的考试,我最深的感觉就是冷,车里冷,车外冷,考点外冷,考点里也觉得冷。但我的心里却激情满满,每场结束时我的手上都是汗,以至于封卷子时手滑到拿不住胶棒。
06
我一直记得那场严冬里的考试,无论考试本身或是准备的过程都对我意义深远。准备考试那年的早餐饮食到现在都没有改变,不睡懒觉的习惯也是那时培养起来的,那一年我愿意相信天道酬勤,现在我对此更是深信不疑。
幸运的是我通过了考试,顺利的是我硕士毕业一年了。如果曾经经历过,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受益匪浅。
又是一年考研时,严冬里有梦才不觉得寒冷,我愿为考研的人添一把热情的火,像那年的我,像不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