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克是魏文侯的谋士,很有头脑和才华,魏文侯经常向他请教一些问题,李克总能给出一些很有见地的答案。因此文侯对他很是倚重。
比如,对于是否起用卫国人吴起,当时就有很多争议。有人说:“吴起当初曾师事曾参,母亲死了也不回去治丧。曾参认为他很不孝,就和他断绝了关系。”又有人说:“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来求得鲁国大将的位置,是一个残忍缺德的人。”
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为人确实贪婪而好色。但我们不是在选卫道士,而是看重他的军事才能。吴起的用兵之道,那是连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也比不上的。”
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派他去攻打秦国,接连夺下了五座城池。
二
有一次,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想从魏成和翟璜两人中选一个人来当宰相,你看哪一个好一些?”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人不过问内眷的事。微臣我在朝外任职,不敢妄议朝政。”
这就是李克的政治智慧了。让我给你选人,选得好便罢了,万一选择出个奸臣,那你岂不是要怪罪于我。况且,即便现在是良臣,但万一以后利欲熏心,蜕化变质成了佞臣呢?未来的事谁能说得清楚。再说,选人的事本是你君王的事。我帮你选一个,那势必会得罪另外一个。大家都是臣子,朝朝见面,以后还怎么相处?所以,这也不能怪李克耍滑头。
但魏文侯却不打算放过他,紧接着就跟上一句:“先生你可不要临事推卸责任!”
看到实在是回避不了,于是,李克便说出一番话来。这就是他著名的“五看”理论。他说:“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听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此五条,就足以判断人的高下了,又何必非要我指明呢!”
魏文侯沉思片刻,说:“先生请回府休息吧。我的宰相已经选定了。”
三
李克告辞刚出门,恰巧遇上了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是征求对宰相人选的看法。那么到底是定了谁呢?”李克告诉他:“是魏成。”
翟璜顿时变了脸色,愤愤不平地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令秦兵不敢东犯;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也是我推荐了西门豹;国君征伐钟山国,又是我推荐的乐羊;中山国攻克之后,物色不到合适的守将,是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还是我推荐了屈侯鲋。以您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
李克慢吞吞地回答说:“首先,我想问问你,你把我介绍给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以谋求高官显职吗?今天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不过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之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中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俸禄,其中十分之九都是用来结交外面的贤士,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才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样的英才。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之为老师;而你所推荐的五人,国君只是任之为臣属。仅此一点,你怎么能和魏成比呢!”
翟璜听罢十分惭愧而惶恐,再三道歉说:“我翟璜,真是个粗鄙之人。刚才的话失礼了,我愿终身拜您为老师!”
四
用李克的“五看”理论来衡量,翟璜自然比不上魏成。因为魏成平时交往的都是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类品性高洁之人,是可以作为国君师长之人;而翟璜交往的却都是一些粗莽武夫和强势的官吏,才能固然突出,但品德却未必端方。光一个吴起就可以知道他交友之人品不堪。另外,魏成能把俸禄的十分之九拿出来交往贤人,那比翟璜高明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其余的不必说,仅此两点,魏文侯肯定会选择魏成为相。
其实,翟璜倒也不必妄自菲薄,自称“粗鄙”之人。他推荐的五个人都是历史上数得着的显赫人物,要么是能征善战的将军,要么是治国理政的能臣。后世之人只知吴起、西门豹,有几人能记得田子方、段干木呢?所以说,这五人倒不见得比魏成推荐的三个所谓贤人要差。
只不过春秋战国时期,沿袭的还是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的那一套,提倡推行德政,修明教化,不战而屈人之兵,让远方戎狄受到感化,自觉自愿地跑来归附。这在当时,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称为王道。卜子夏之流向国君灌输的就这种思想。
而翟璜推荐的人,都是以富国强兵为已任,推崇使用暴力让他国降服。这种方法称之为霸道。在当时的贤士大夫看来,王道中正平和,是上上之策。所以,像田子方、段干木等夸夸其谈之流等能够吃香,是由于当时的治国理念所致。而翟璜等不受重用,并非他们能力欠佳,而是生不逢时。
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富国强兵的霸道才是正道,而以德服人的王道,反而只能作为辅助和补充。国家实力不够强大,国君再贤能也是枉然,最终只能沦为别国的阶️下之囚。在这一方面,远在函谷关外被中原诸国称为戎狄的秦国人看得就比较透彻。“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拳头大的才能做大哥。穷怕了的老秦人深谙此理。正是这种务实不务虚的理念,使它最终统一了天下。
依在下愚见,以霸道治国也好,以德政治国也罢,都是有偏颇有缺陷不完美的。如果能将法治和德治有机统一起来,将富国强兵和以德服人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有治国之本领,又有高洁的操行,两者融于一身,这样的人才才是真正的圣贤。
由此看来,用李克先生的“五看”理论选人,也不是尽善尽美。用来选择朋友,可以选到良师益友;而用来选择治国良才,则有可能选出华而不实的迂腐“贤才”,从而引领国家走向灭亡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