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一个问题吗?
一个创始人,呕心沥血把公司带到百亿美金估值,成了万众瞩目的时代宠儿。可一转眼,他却被自己亲手请进门的投资人,联手踢出了董事会,眼睁睁看着公司失控、崩盘。
这不是电影剧本。这是ofo创始人戴威和WeWork创始人亚当·诺伊曼的真实故事。
戴威,曾经的北大才子,手握数十轮融资,让小黄车铺满了中国的大街小巷。诺伊曼,曾经的硅谷“先知”,用“社区”和“爱”的故事,让软银的孙正义为他豪掷百亿美金,公司估值一度飙到470亿美元。
可结局呢?一个负债累累,成了“老赖”;一个拿着遣散费,黯然出局。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你的公司,最后可能不是你的?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侦探,破解这个所有创业者都感到后背发凉的谜案。
案发现场:资本如何“吃掉”一个创始人?
我们先来复盘“作案手法”。资本这头猛兽,通常分四步,就能把看似强大的创始人“吃干抹净”。
第一步,叫“估值绑架”。
你想啊,当孙正义给WeWork开出470亿美元估值时,诺伊曼是什么感觉?是狂喜,更是被架上了高速狂奔的战车。这么高的估值,意味着你必须用更疯狂的速度去增长、去烧钱、去扩张。一旦速度慢下来,泡沫就会破灭。这时候,你除了继续找资本要钱,别无选择。
第二步,叫“条款预埋”。
资本的钱,可不是白拿的。每一份投资协议里,都藏着精密的“机关”。
比如,投资人会跟你签“对赌协议”,说白了,就是一份“军令状”:公司业绩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某个目标,达不到?对不起,创始团队的股权就要被稀释,甚至要个人回购。
还有更狠的,叫“优先清算权”。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投资人定下的一条“我先走”的规矩。万一公司要清算,投资人得先拿回本金和约定利息,剩下的才轮到你。ofo后期,戴威想跟滴滴合并,就是被投资人的一票否决权给拦住了,因为合并方案可能损害了某些投资人的优先利益。
第三步,叫“治理干预”。
当公司发展不如预期,或者创始人犯了错,资本的耐心就耗尽了。他们会利用之前埋下的条款,开始改组董事会,安插自己的人。董事会,就是一家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当你在董事会的席位越来越少,话语权也就越来越弱。
最后一步,就是“创始人驱逐”。
当董事会不再听你的,投票把你赶出公司,就顺理成章了。你看,从始至终,资本可能都没有你的股份多,但它用一套组合拳,最终夺走了公司的方向盘。
作案动机:资本没有人格,只有逻辑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资本太冷血、太无情。朱啸虎、孙正义这些投资人,怎么说翻脸就翻脸?
别急。我们得看清一个本质。
资本是中性的,没有好坏,只有逻辑。
马克思有个说法,叫“资本的人格化”。意思是,资本家只是资本意志的执行者。资本的唯一使命,就是我们常说的G-W-G',也就是“钱-货-更多的钱”。它的天性就是要自我增殖,追求效率、回报和退出。
而企业家的精神是什么?是创造一个伟大的产品,是实现一个长远的梦想,是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
你看,这两种逻辑在根子上就是冲突的。当公司发展顺利,大家都能赚钱时,目标一致,你好我好。可一旦遇到波折,需要有人牺牲短期利益来换取长期价值时,矛盾就爆发了。资本的逻辑,决定了它必然会选择最有利于“快速增殖”的选项。哪怕代价是,干掉创始人。
所以,关键不是去咒骂资本,而是在一开始就设计好一套规则,去“驯化”它。
解决方案:驯化资本的三重防火墙
那么,聪明的企业家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筑起了三道坚固的防火墙。
第一道墙:法律防火墙。
这道墙,说白了就是用法律工具,在公司章程里写清楚:“谁说了算”。最典型的工具,就是“AB股”结构,也叫“同股不同权”。
你看字节跳动的张一鸣。他手里的股票,每股代表的投票权可能是投资人的10倍。这意味着,即便他的股权被稀释到20%多,他依然能牢牢掌握超过50%的投票权。投资人可以分钱,但公司的战略方向、人事任免,对不起,还是张一鸣说了算。这道墙,是现代科技公司创始人的标配护城河。
第二道墙:制度防火墙。
这道墙更彻底。它从公司的所有权结构上,就断了资本短期逐利的念想。典型代表就是宜家和德国的博世。
他们的创始人,把公司大部分股权都捐赠给了一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创始人理念的传承。说白了,公司成了一个“非卖品”。资本想进来搞短期炒作?门都没有。这道墙,构建了一个能抵御资本市场风雨的“避风港”。
第三道墙:文化防火墙。
这道墙最特别,也最难学。它不靠法律,也不靠制度,而是靠一种强大的、自洽的价值观。典型代表,就是最近火出圈的胖东来。
你想啊,为什么资本对胖东来没兴趣?因为它根本不符合资本的逻辑。于东来把95%的利润都分给员工,追求的是“员工幸福”,而不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这家公司形成了一个水泼不进的文化生态。在这里,资本那套“效率至上、利润为王”的玩法,根本行不通。这道墙,是用一种更高级的商业文明,让资本的逻辑自动失效。
所以,你看懂了吗?
面对资本这头猛兽,恐惧和咒骂是没用的。你唯一能做的,是在把它请进门之前,就为它设计好笼子,规划好跑道,立好规矩。
企业家最重要的产品,不是你卖的货,而是你亲手设计的公司本身——它的治理结构。
最后,送你两句话:
资本没有好坏,只有逻辑。只有看懂它的游戏规则,你才能不下牌桌。
一家公司真正的护城河,不是它的业务,而是它的治理结构。当风暴来临时,后者决定了谁才是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