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行部落作业:
1、阅读《吃掉那只青蛙》第3章至第6章;
2、你有没有先吃最大的青蛙的习惯?思考一下,为什么必须先吃最大的青蛙?以及什么情况下可以顺手吃掉小一点的青蛙?
3、不少于300字
一、你有没有先吃最大的青蛙的习惯?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总能做到先吃掉最大青蛙的人。就像书里说的那样,我也有拖延症,尤其是当面对重要又困难的事情时,我总是会拖拖拖,往往到最后期限才勉强完成。那种状态下,任务没有完成之前,心里就一直压着一块石头,既焦虑又疲惫。
不过,现在情况比以前好一些了。因为没有上班,没有了硬性逼迫自己的环境,我做的事情大多是自己感兴趣的。即使这些事情有一定的难度,我也更愿意去主动攻克。比如写作,虽然也会遇到卡壳、思路混乱的情况,但因为是我喜欢的事,我会花时间去突破难关。而生活中日常的琐事,本身难度也不算大,所以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总体来说,我的拖延习惯在慢慢改善,但“先吃掉最大青蛙”的习惯,我还需要继续培养。
二、为什么必须先吃最大的青蛙?
之所以必须先吃掉最大的青蛙,是因为那只“最大的青蛙”往往就是我最重要、最困难、同时也是最能产生价值和影响的任务。书里讲到,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但只要能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完成,其他次要任务即使暂时搁置,也不会对全局造成太大影响。换句话说,如果我能每天坚持先把最大的青蛙吃掉,那么即使余下的时间效率一般,我整天的成果依旧是可观的。
拖延的本质,其实就是逃避那些最大的青蛙。我以前的习惯就是,面对难度大的事时,总会想:“等一会儿再做吧”“先把简单的做掉”。结果就是,简单的事情虽然做完了,但心里始终被那只大青蛙压着,不但焦虑,而且没有安全感。时间一长,等到最后期限到来时,只能匆忙应付,效果自然也打了折扣。相反,如果我一早就把那只最大的青蛙吃掉,那么心里会轻松很多,整个人像是卸下了重担,后续做事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更重要的是,最大的青蛙往往关系到我的长期目标和人生方向。比如,对我来说,写作是想成为作家的关键步骤,而真正困难的部分是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文章、完成长篇的写作计划。这些才是我成长和进步的核心任务。若是我总把时间消耗在一些小任务上,比如整理资料、回复消息、优化格式,那虽然看似很忙碌,但却没有真正推进目标。就像书里强调的那样,成功的人懂得区分什么是“最重要的少数”,什么是“无关紧要的多数”,然后坚定地把精力放在关键少数上。
吃掉最大的青蛙还有一个心理层面的好处,那就是成就感和自我激励。每天早晨一旦完成了最艰难的一件事,我就会有一种“今天已经很有价值”的满足感。这种感觉能激发更多正能量,让我在余下的时间里更加自信和积极,去完成更多小任务。它就像是一种正向循环:先做重要的事 → 获得成就感 → 激发动力 → 更高效完成其他事。
所以,我必须先吃掉最大的青蛙,不仅因为它决定了我一天乃至长期的成果,还因为它能让我克服拖延、减少焦虑,并通过成就感驱动后续的行动。长远来看,这种习惯会成为我成长和成功的关键基础。
三、什么情况下,可以顺手吃掉小一点的青蛙?
尽管书中强调先吃掉最大的青蛙,但有时我们也可以顺手吃掉一些小一点的青蛙,尤其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
(1)积少成多的效应:小任务积累起来也可能占据大量时间,适当解决一些小任务,有助于减少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样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更大的任务。比如清理办公桌、整理文件等,完成这些小任务后,我们会感觉更有条理和清新,可以更专注地去面对更重要的任务。
(2)快速成果的任务:当小任务能迅速完成并带来成就感时,它们能激发我们的动力,让我们继续进攻更大的任务。比如我们决定写作,但先写一篇短小的文章,得到反馈或发布后,这种小成功能增强我们的自信,接着处理更大的写作任务。
(3)非常紧急且重要的小任务:如果某个小任务非常紧急,并且会直接影响大任务的进展,那么先完成这些小任务也是合适的。比如,先处理一个客户的邮件或打电话解决一个小问题,避免它影响更大项目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