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 节 之 美
——共读《桃花鱼婆婆》
上周刚拿到“百班千人”的共读书《桃花鱼婆婆》,迫不及待地折开扫读了一遍。第一感觉是:这种青花瓷一样的淡雅色调,简单的素描一样的画风,还有似乎也很简单的文字故事,能吸引孩子们吗?周末在家里反复读了好几遍,又“百度”了一下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桃花鱼”、“湘西”、“苗寨”等背景资料,还读了阿弗、刘殿波等人的书评,才明白这本书其实有很多值得咀嚼的地方。今天的共读课上,也让我真切地看到了它是多么讨孩子们的欢喜!因为细节。
孩子是最喜欢细节的,也是最善于发现细节的。
观察封面,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恐怖”、“可怕”、“邪恶”等词语。问他们为什么有这种感觉,他们有的说桃花鱼婆婆婆张着嘴,好像在发怒;有的说桃花鱼婆婆的手指甲又尖又长;有的说桃花鱼婆婆的双手正在施魔法。(遗憾的是自已当时没能及时问一句:“施什么魔法呢?”你看,封面上用虫视的视角画出桃花鱼婆婆正对着桃花鱼罐子的罐口在施魔法,让小老鼠们为她制作酸桃花鱼呢。可惜自己这个时候才明白。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每读一次都有每一次不同的发现与收获。)
这时,汪正曦冷不丁地说:“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封面上和故事前面的桃花鱼婆婆这么可怕,可是故事后面说桃花鱼婆婆又非常善良啊?”多会思考的孩子!可是总不能告诉他说这叫“欲扬先抑”吧,还不是讲这种写作手法的时候。先积累、存疑吧,到以后适当的时机把这个例子提出来,他们一定会更易于理解的。“嗯,你真会动脑思考,这个问题提得好!桃花鱼婆婆看起来这样可怕,其实她是非常非常善良的。”听我这么表扬汪正曦提的问题,正在学美术的叶雨馨也问道:“老师,我也有个问题。这本书为什么都是蓝色的呢?”真不愧是学美术的孩子,一下子抓住了这本书的主色调。可是为什么这本书的画者要用这种主色调呢?是因为湘西苗族的服饰喜欢用蓝色吗?我也说不清楚,说不准,不能乱说。“哇,你真不愧是学美术的啊!一下子就看出了这本书的主要颜色。同学们,我们翻翻这本书,看,它是不是用了很多蓝色啊?”“是的!”这个问题就这样被支吾过去了。
观察前环衬和后环衬。孩子们马上嚷嚷着。
“一只小老鼠!”
“小老鼠手上拿着一根羽毛!”
“这根羽毛哪里来的?”我提醒道。
“是桃花鱼婆婆头上的!”好几个孩子急切地喊道。
在看正文之前,我教孩子们学习护封上讲的防盅的手势。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着做。读正文时,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书中有好几处,几个小孩子遇到桃花鱼婆婆时都做着这个防盅的手势。偶尔,有孩子也做着这个手势举着给我看:“老师,你看!我学会了!”至于几乎在每页图画里都的几只小老鼠、一只小猫、无数的小眼睛等这些细节,都能被孩子们敏锐的双眼发现。而这些发现是多么令他们高兴啊!每翻开一页,就是一片叫喊声。“老师,我发现了——”“我发现——”“看,这里有——”……
有些细节,我读了好多遍都没有发现。比如“离开的时候,阿秀婆会站在那儿,看着我们走出好远好远”这页画面中虽然有着大片的粉色的桃花,给人温暖、明亮的感觉。可是画面中暗藏着的后面故事中追“我们”的那只野猪和桃树干上的眼睛等都预视着后面危险的即将来临。而这些不可不读的细节都被我忽视却孩子们发现了。好的作品真的需要共读!共读中才有新发现、新收获。
读到阿秀婆跳下断崖的画面时,我让孩子们打开折页,看那折页变成一只飞翔的鸟儿。有的孩子很感兴趣地翻看着,有些孩子似乎还沉浸在阿秀婆跳下断崖的悲壮中。还是汪正曦问道:“老师,桃花鱼婆婆为什么要丢掉她的烟斗呢?”“因为她要把野猪吸引过来呀。不然野猪就会伤了我们几个孩子呀。”我这个回答似乎不能令他满意,他仍若有所思地皱着眉。后来我想,他是不是认为这个烟斗就是阿秀婆的“魔杖”?如果没有丢掉这个“魔杖”,阿秀婆跳下断崖的时候就能用这个“魔杖”施魔法了呢?呵呵,这个亦真亦幻的故事还真让孩子们伤脑筋呢。
读到故事的最后:“野猪掉下了悬崖。阿秀婆呢?我们哪里都找不到她。嘴馋了,我们忍不住又去到阿秀婆家……”我问道:“桃花鱼婆婆到哪儿去了呢?她死了吗?”我刚问完,又是汪正曦说:“老师,你看后面一页。”我翻到后面一页,是版权页,上半部分的画面上是这三个小孩子看到那只小猫正向他们走走来,嘴里叼着一条粉色的桃花鱼,三个孩子都做着防蛊的手势。哈哈,我明白了汪正曦的意思,他在提醒我们:这幅图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于是,好多孩子都说桃花鱼婆婆没有死。有的说桃花鱼婆婆变成了一只鸟儿,有的说桃花鱼婆婆掉在一个草垫子上没有受伤……呵呵,孩子们对故事的结局都有一个美好的期许。(当然,也有孩子质疑道:“那她为什么不回到自己的房子里来呢?”)
我很好奇,对这本书的创意写作,不知“百千”的导师们是怎样设计的。会从什么角度去设计呢?我猜,也许会让孩子们续写这个故事吧。或者,让孩子们自己创编一个桃花鱼婆婆一样的人物故事?
还有一点想说说,这本书中折页的设计很好玩。除了那只飞翔的大鸟,再看阿秀婆打开腌制桃花鱼的罐子那个页面,翻动那个上下对开的折页,是不是很有一种打开或盖上桃花鱼罐盖的动感?
我们中国的图画书(绘本)真是越来越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