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最聪明的人都有巨大的阅读量
股神沃伦·巴菲特嗜书如命,88岁依然每天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籍,六十年如一日。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俞敏洪说,大学就要读600本书。马来西亚的一位著名讲师李民杰,在搬家的时候,关于销售的书籍就有600多本。
我们在社会上发现,一些牛人他们的读书量和成就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但也有另一个现象,一些读书量特别大的人,他们并没有形成与牛人一样的认知。
可能看到牛人的阅读量,很多人就采用了书海战术的方法。一些人在网上晒自己读书量,一年读上几百本,刻意追求读书的数量。
这样的人读书量特别大,让人羡慕。但是,这样只是数量上面单纯的积累,并没有量变达到质变,达到更高的认知。越是读书多,认知越是没有提升。
单纯的线性思考,就像是肥胖过重了就想少吃,多运动。然而不仅体重没有减下来,还伤害了身体。
单纯增加读书量,看似是跟大牛同样的努力着,但得到的结果却并不好。越勤奋,越没有产生变化。
读书的价值并不在于数量
我2012年的时候,在家里待业过一段时间。一个月读了28本书,而且每本书看上去都挺厚,也是受到了影响,而刻意追求数量。
后来再读同样类型的书籍时候,一个小时就能读完一本,而且还超厚的四五百来页的书籍。
但是读完后,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提高、变化。只不过是重复了我已有的认知。
单纯量变并没有带来实质的改变。这样的读书,读再多有用吗?
读书的价值并不在于数量多少,最有效的读书,是进行认知迭代,让我们进入更高的层次认知。由量变而达到质的变化。
读书的目的
我们读书最根本上面的提升,认知迭代。
认知迭代的特征:就是精深你对某一事物的认知,拓宽你对某一事物的认知,颠覆你对某一事物的认识。
网上有的人一年读300本,甚至一年读1000多本书,他们只是积累了量,并没有关注在最重要的认知迭代上面。
停留在自己原来的舒适区,就像一个大学生去读初中生的书籍,读得再快,再多,也没有太大帮助。
我们想要的结果,让读书真正有用起来,认知的升级,行为发生改变,随着时间而积累起能力,最终拥有更好的生活。
锚定读书法
从这上面延伸出一个阅读方法,叫做锚定读书法。
什么是锚呢?请你闭上眼睛,你想想身边的红色物品有什么?想不出多少吧?当睁开眼睛的时候,你会发现大量的红色的物品,很快映入我们的眼里。因为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红色上,这个红色可以理解为锚。
在我们读书的时,可以先检索下目录,快速浏览书中的大概,明白书主旨,最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是什么。然后我们再带着这个主旨来读书。
就像是主动阅读一样,这样就能够非常快速地吸收相关的资讯。
改变读书标准后
我们读书标准改变,不再是让数量来引导我们,也不会去关注有没有读完。
读书时,关注从书籍中提炼找到关键的认知,找到那些突破性的知识,
这样,我们可能读书速度也会变得非常快,买再多的书。也不会再担心书太多,却读书慢的问题。
读书方式也会变得更加灵活。可以一时间多本书,同时阅读。让书籍真正为我们服务。
而且我们进步的方式变得更多样化,不仅阅读书籍提升,看别人的书评,跟别人聊天、看采访、听演讲、看电视……这些都能够让我们得到提升。
总结
为了提升阅读量而读书,虽然读得多。但是越多,越没有效果。
因为那只是简单的单线思考。看似跟牛人一样的阅读量,却无达到他们的效果。
我们改变阅读的标准,以认知提升为标准的看书。
这样就会由量而过渡到质的变化。
我们读书,在书籍中汲取养分,获得关键性认知。
不要让数量来考核自己,而是让书籍为我们服务。从书籍量变而过渡到质的变化,获得更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