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读书协会,认识了一个图书馆的馆长,因为有相同的爱好,所以相谈甚欢。原来馆长也是性情中人,喜欢云游天下,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编辑成文。
我很佩服馆长的勇气,40+的年纪,大部分的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这个年纪的人大部分都忙着苟且生活,几重压力加身,加上几十年的生存打磨,早就我心沧桑了,哪里还有多少精神追求所谓理想。身为图书馆的馆长,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可以享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却心心念念颠沛流离的游荡生活。理想的吸引力,看来不容小觑。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理想。
小的时候很喜欢古文,特别喜欢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很想躲在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和自己喜欢的人,过隐士的生活。每天可以呼吸新鲜空气,闻草木芬芳,无欲无求,过优哉游哉的日子。不想招惹什么人,也不想被什么人招惹。不需要看的起谁,也不需要被谁看得起。我的眼里不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已。心里想了无数遍这样的场景,但是后面发现自己还是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
当你想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发现遇到了很多瓶颈:比如,你很难遇到一个愿意跟你过这种日子的人;比如在现代社会中,你很难找到一个这样可以不被人发现的地方;比如你很难在维持日常生活的情况下还能当的了一个隐士;比如你很难舍弃责任,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所以这个理想最终成为了一个泡影,我还是和大部分人一样,过着苟且的生活。每天在刀尖和夹缝中求生存,也没觉得多轻松,也没觉得多开心,大把的时间搭进去,换回来的也不过是仅可维持生计的钱而已。很多时候我怀疑自己的选择,越走越觉得迷茫,仿佛不是自己在走,而是被别人推着,去了一个不怎么想去的地方。
苟且太久之后,心变得满目疮痍,我已经不敢对我曾经的理想付诸实践。我彻底的明白了什么叫身不由己,心不由己。有些时候我们再怎么不甘心,在生活面前,好像也无能为力。直至后来拜读太宰治的文章,读到《人间失格》里的“生而为人,对不起“,才明白对于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常态。于是就很坦然的接受了现状,安慰自己说,和我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我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于是在我的世界里,理想渐行渐远,生活不止现在的苟且,还有未来的苟且。我唯有抖擞精神,继续负重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