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的面前,我是渺小的,故而喜欢海;在书的面前,我是无知的,故而喜欢书。
最近的书,让人深陷其中,忘乎所以,回神又悲伤不已。不管是故事的开始亦或结束,总难以进入下一个状态。
那些作品,有沉重、有幽默、有调皮,也有幸福、有豁然,可更多的是悲凉,于人性、于社会、于我们的价值观,有些让人深思,思考自己,思考社会,思考自然,思考科学,甚至思考远未能抵达的国度,有些让人会心一笑而知足,而有些则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幸而那刻开启了你。
有些故事看到结束时,会不知所措,会眼眶湿润,有时恰巧走出站台,会望着头上的星星与月亮,脑袋瓜空白地转悠着。缓过神时,对自己说,真难受。于自己较差的记忆,知道当时光流逝,会忘记那个故事,忘记那刻的心情,也忘记为它或悲伤或感动的啜泣。
有些故事,轻易得撩拨你的脆弱,也轻易得激起你的好奇,那是你经历过或未涉足的世界,而后你更不懂得自己。
在莫泊桑的《一生》里,我不明白那些被大自然感动的片段是怎么回事,直到后来被一株树、一艘船感动,才认可,原来人真的会被风景感动。
在东野圭吾的《信》里,其实看得很纠结,直贵的某些想法,完全懂得,而那刻才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过往的某些想法与行为,错了。对与错,于现在已不重要,但我必须承认那时自己的想法自私了。
在米奇的《相约星期二》里,缓不过神,午后的阳光太刺眼,而故事的老者太智慧,最后的课程太沉重。或许这样的题材太常见,当生命终结的那刻,依然忍不住心底的悲伤,而那些的课程,却足以自己思索好久好久。
川端康成的作品,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直到故事结束,都没能看懂。
很久以前,《人生》《活着》《三国》把我看哭了,很久以后,《盛夏的方程式》《嫌疑人X》《读书会》把我看哭了。时光在走,而泪点在倒退。
看完故事后的那种难受与不知所措,我说,而你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