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个当妈的都经历过这种时刻:
当妈前,我们对肚子里的宝宝满心期待,这不,孩子还没出生,就买了一堆育儿书,从威廉·希尔斯的亲密养育到苏珊·弗沃德儿童心理。此外,还关注了一群育儿专家、儿科医生的微信或公众号,比如崔玉涛、冀连梅等等,一心想做一个完美妈妈。
当妈后,才惊觉自己一开始想的太简单,哪有什么完美妈妈,每天对着孩子的屎尿屁,在孩子哭闹不止、半夜不睡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了无助与崩溃,于是,自己从一个温柔小女人蜕变成了“河东狮”,动不动都生气发火,失去了最初对于妈妈这个角色的期待。
完美妈妈真的存在吗?并没有,相反,越是要求自己做到完美,越是容易陷入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对当妈的自己不断质疑、不自信,进而影响到教育孩子。
在《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妈妈成长法则》一书中,作者张小桃说:“这种自我逼迫式的完美,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认可和不接纳,仿佛只有做到完美才可以得到孩子的爱。”
书中作者分享了很多真实案例,并结合自己在工作、婚姻和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帮助妈妈挖掘内心的渴望,建立自我认同,找准目标,能够和自己更好的相处,和家人更融洽的协作,和孩子更顺畅的沟通。可以说是一本指引妈妈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实用指南。
01
先有自己才有孩子,成为自己并不自私
市面上有很多育儿书,但多数都是告诉我们:孩子生病了要怎么办、哪些绘本能够更好开发智力、怎么说话孩子才会听等等。我自己看过并做笔记的育儿书就不下二十本,但是看得越多,心里就越彷徨。为什么?
因为“太多的信息聚焦在如何搞定孩子上,但妈妈们需要的是如何搞定自己焦灼的内心。”
当妈以后,我们把全身心都投注在孩子身上,照顾他的吃喝拉撒,关注他的心理需求,以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的点滴成绩来定义自己当妈的成就,渐渐迷失了自我。
这种与周遭的格格不入与脱节,让我们惊觉自己已经被时代甩得远远的,没有了存在感和价值。
殊不知,时代已经不同了,家庭已经不再是妈妈唯一的价值感来源。我们要想培养一个能发光的孩子,自己就得先发光。
在过去,关于妈妈的标准总是过于强调孩子,而忽略了妈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情感需求、价值需求。
殊不知,只有妈妈学会了自我觉察,自我发展,自我成就,才能够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02
3种类型妈妈,你想做哪一种?
书中介绍了3种妈妈的类型:天平妈妈、总管妈妈、百变妈妈。
天平妈妈在外人看来很光鲜,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孩子听话……似乎是上天眷顾的宠儿,然而,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到什么都尽在掌握吗?
其实并不能,书中介绍的天平妈妈小雅就很焦虑,她喜欢在职场上拼杀的感觉,但这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她内心里又总是对养育孩子充满了歉疚,觉得自己给孩子的陪伴太少。这种事业、家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想法,让她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哪一个身份,活得很心累也很焦虑。
总管妈妈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家庭上,认为女人就该持家,工作靠边站,于是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包揽,把自己的所有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照顾到方方面面,让孩子没有了自理空间,更要紧的是,还容易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比如自己曾梦想成为舞蹈家,就逼孩子每天去上舞蹈兴趣班等等,让年幼的孩子承受不该有的压力,无法喘息。
百变妈妈就如同书中的小蓉,她曾是某航空公司乘务长,常年飞来飞去,想顾家也有心无力。直到她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求,即能保证收入,又有自己能够掌控的时间,对孩子负责,她毅然决然辞了职,并经过努力,成为了一个职业培训师,讲授自己擅长的礼仪、形象等方面内容。
虽然转变很艰难,但这种只对自己的内心负责,不依赖外界认同,不断探索、学习、成长的努力,让她成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3种类型的妈妈,你想成为哪一种?答案不言而喻。就好比本书作者从“温水煮青蛙”的体制内离开,去清华读书,再到开公司创业,写书录课程……每一样都是对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信我们身边总有人说,女人就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工资差不多就得了,顾顾家、养养孩子最重要。然而,我们并不愿意被这样定义,尤其是当妈后,有了孩子这根软肋,我们更应该学会自己发光,温暖和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03
做好这4件事,成为照亮孩子的光
没有人能给我们制定所谓的“好妈妈标准”,只有我们自己,当我们知道自己现阶段想要什么,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有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成目标时,我们就活出了最好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也终将影响孩子的成长。
书中给出了要达到这种状态的4个秘诀:目标、心态好、爱思考、善决断
1. 有目标
有目标就是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我们之所以犹豫、彷徨、自疑,往往是源于没有清晰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从而失去判断力,容易被周遭的标准和言语所左右。
要设定目标,就要问问自己的内心,并且把决策权掌握于手。关于制定目标,最经典的莫过于SMART原则,即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和其他目标有相关性的(Relevant)、有明确的截止日期(Time-based)。
只有设定了清晰目标,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前进。
2. 好心态
好的心态决定好的状态。当一个人内心从容淡定,他的为人处世也充满着自信与包容。
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平和,不在孩子捣蛋的时候发脾气,减少迷茫、焦虑的不良情绪?书中给出了“看现象、谈感受、找需求、定目标”的方法。
此外,如果我们的内心比较混乱,还可以采用与“树洞”对话的方式,即将心中的焦虑都写下来,用忠实的文字记录我们的点滴变化,这些思考与成长的印记,会化成经验最终孕育出智慧。
3. 爱思考
一个爱思考、会思考的妈妈,不容易自己钻牛角尖,在教育孩子上还会更省事。那么,如何让自己学会看问题,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呢?按照“2W1H法则”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即
我想干什么?(What)
我为什么想干这个?(Why)
我怎么能干成?(How)
平时遇到事情,多问这三个问题,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对于孩子来说,教会他们去思考,训练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也很重要,首要就是要让他们学会提问。
4. 善决断
思考是发现问题的起点,而行动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犹豫不决从来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善于决断,勇敢行动,才能够改变现状。
书中介绍了两种方法来提升这种能力,一种方法是对于小事,我们可以用“决策甜蜜区”来帮忙。决策甜蜜区是从棒球传奇人物泰德击球得来的,他将击打区域划分为一个个棒球大小的格子,只在自己最有把握、能够得分最高的格子出手,保证了最高“击打成功率”,也因此成为了传奇。
当我们做一件小事,比如挑选两款不同牌子的食用油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问问自己对于买油最关心的是什么?是价格、产地,还是牌子?这样就很容易抛开打折促销等影响,做出决策了。
另一种方法是对于重大事情,我们可以采用“决策评分表”分析决策。决策评分表有两个方面,即目标和评分标准,比如下方图表的选择学区房案例。
当自己列好这两项,并依次打分,就能够从容看出自己内心更想要的是什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结语:
“妈妈确实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但谁说伟大只能有一种模样。”
当我们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浑身上下都闪耀着自信、从容的光芒,身边的人也会感受到我们的美好,而对于孩子来说尤为直接,因为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我们是他们每天朝夕相伴的人,是他们最爱也最信任的人,是他们的榜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