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新闻传播学。
自我
米德发展“镜中我”理论为“自我”概念,解释了“自我”是如何构成的。他认为人并非天生就有自我,自我也不是源自本能。相反,自我是通过与他人互动而发展的,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个体将他人的“解释和意义”内化为一个“客我”。这个客我是其他个体的平均期望,是逐渐建立起来的。这个概念解决了库利认为“一个个体与多少人交往就有多少个自我”的问题。
“主我-客我”理论
主我-客我由美国学者米德提出,他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自我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即作为个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构成了社会化的“客我”。
他认为,主我和客我辩证互动,主我是由行为反应显现出来的形式,客我则是社会关系的内容。客我使主我发生变化,主我也反过来通过改变他人期望来改变客我,二者不断互动,形成新的自我。但即便是主我和客我之间的双向互动,其互动介质同样是符号,用米德的话来说即“有意义的象征符”。
所以即使人内传播也同样离不开语言系统和言语,这是人内传播的社会性的体现。此外,人内传播还具备双向性、互动性等特征。
内省式思考(自我觉醒)
米德认为,自我和自我意识不同。自我是客观的,自我意识是主观的,自我意识不一定能正确反映自我,而内省式思考就是为更好理解自己而进行的反思活动,它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
他得出:
1)人在遇到困难时由于不知习惯做法是否合适,会出现反应停滞;
2)这时内省式思考活跃起来,揣测他人在相同情况时会有何种考虑、采取何种做法,通过与他人联系才能形成个人的态度轮廓;
3)米德认为内省式思考不仅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与过去、未来相联系的过程,使个人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全部调动起来,创造出适应新情况的意义和行为。
因此,内省式思考绝不是孤立的、封闭的精神活动,而是和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所以人内传播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他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会在解决困难时对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产生巨大影响,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每天学一点新闻传播学。
点关注,不迷路。
我是哞哞,一个新闻传播学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