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很小的书。
有人说它是爱书者的圣经。
美国纽约的海莲·汉芙(HH)是英国文学爱好者,挚爱古书,买书必买有人阅读过的旧书,有着严苛的书品,定期扔掉不入眼的书。
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是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街的一家专营绝版书的小书店。
HH的书品是受到Q教授的指引的。她不富裕,但是肯为买书倾囊,偶然看到这家书店的广告,写信去询问是否可以得到想要的书,书店认真回复她的信件,于是漂洋过海的索书邮书以及信件往来开始了,一开始就是20年,1949-1969年,这20年时代变迁,但是HH和书店人们之间的善良热情和坦率,构建了跨越半个地球的深喉情谊,虽然有生之年他们未曾谋面。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HH真是个毫不客气、毫不委婉的女子,看了她的前几封信就感觉这真是一个坦率的耿直美国人,但她对经典书籍的热爱尤其深沉,像珍爱着轻轻摆放在心灵的蓝色天鹅绒锦缎上的珍珠宝石一样。也许是她爱书的这种深沉加上英国绅士精神,跨海通信20年的奇迹得以发生。
HH说话真的很直接,后来书店经理弗兰克也在她的影响放下了英国老绅士的矜持,通信也不那么官方口吻。
HH让我震撼和敬仰的还有一点,她得知英国的书店员工们面临物资紧缺的问题,就慷慨地为他们邮寄鸡蛋、整块的肉、罐头等稀缺物品,要知道她自己一点都不宽裕,可就是这样不求回报地给身处苦难中的书店朋友们持续付出这样的关怀,知道他们的新女王上任,生活好转,请求他她停止邮寄为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HH学有所爱,坚定地读书,读好书,也从书中获得灵感,创作剧本,养活自己挣得买书的资金,同时又侠女风范,在困难时期给英国的朋友雪中送炭。
书店的英国人们,受到这样的馈赠想尽办法表达他们的谢意,坚持邀请HH来伦敦游玩,也尽全力为她搜集书单里面的珍品书本。
双方的善良、热情和感恩贯穿整个20年。、
HH对英国文学术业有专攻,品位极佳,并且终生未间断阅读,坚持创作,她的涉猎范围很广,对书的理解和见地也深刻而苛刻。若以我“小人之心”和盲目的爱国心和羞耻心,我对某一个情节一开始愤愤而最后越来越羞愧:HH和她的编辑谈论创作的灵感来源时,编辑觉得她小题大做,她不以为然,并在信中附注说这个编辑是中国人,是,以HH和书店弗兰克等人的书品和爱书程度,我们远远落后,当然这不代表以后仍如此局面,HH的性格那么讲也是她的风格。
书的中文译本是陈建铭先生翻译的,同样是古书爱好者,一向安静的陈老师,为了这本书的中文译本,疯狂了起来。
作家麦家在节目中朗诵他写给儿子的信时,说,孩子,读书就是回家。
这本书写的是因书结缘,以及我一开始没读出来的精神爱情的猜测,书缘也是情缘。
但是,前辈们总是对的:
读书多好啊,读书是最幸福的事情。
从前慢,董卿说,不是说真的要去过过么慢的日子,而是贵在有一种自由和从容的心态。
书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