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Dream 1号线
第 82 站
2018年6月20日,周三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总是面临着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黑与白等等。每个人都不能斩钉截铁地认为他是一个完全的好人或者善良的、正确的,亦或是坏人、错误的、罪恶的。
因为每一个人在表现好或者坏的时候,他的心里有着正义的概念或标准。而每个人对正义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或者说当人们认为偷窃者是罪恶的时候,那个偷窃者却把偷来之物用来抚养子女或者尽孝道。难道就确切地说他是罪恶的?
又或者说,当人们认为施暴是错误的时候,那个施暴者的本意却是用鞭打来教育子女来改正子女的坏习惯。难道这就确切地说他是错误的?
又或者说,一个人经常做好事,却是处心积虑,得到民心,最终掌权,从此羡尽荣华富贵,为他的子孙后代开绿灯。难道这就确定他是一个好人或者坏人?
所以,尽然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臭名昭著的人物,他们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痛苦。又尽然出现了众多的名扬千史的人物,他们给人类树立了榜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但是谁又能说谁是完全的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呐?
当然不能,因为每个人都是两者的集合体,没有所谓的人性善或者人性恶,每个人都是善恶的集合体,都在善与恶之间左右摇摆。没有极端的恶的人的存在,也没有极端善的人的存在。所有人都是中庸般的存在,只不过有些人中庸偏左,有些人中庸偏右罢了。
之所以有些人做了坏事,是因为那些人被自己的无知或者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所遮蔽,或者被现实所迫,又或者从中得到好处。
而之所以有人长于做好事,在于他们被自己的理性或者分辨是非的能力所分辨并从中得到好处。
刚才区分善恶、是非的标准不在于就某件事的本身,而在于其目的,不在于某件事的影响,而在于做事者的意念。当然会有很多人反对,毕竟每个人都生存在现实世界中,无不例外受到现实的影响,怎能不考虑现实的影响呐?不过我在这里仅只从观念分析的角度来阐述我对人性的看法。当然如果你从“人民”的角度来辨别,我表示沉默。
在很多公号或者大V的文章中,把很多无法纠正的或者告诉人们不要这么做而人们非要那么做的原因归于人性,因为人性是不变的。如在金融业,那些小股民或个体投资者总是以为“买入——持有”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背后的原因真的除了认知外还在于“趋利”的人性。
在前文中提到的观点即每个人都是善恶、是非的集合体,不存在绝对的情况,每个人都在两者之间徘徊,或在各种复杂的意念之间纠结不堪。如果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来看,这个世界只有黑白两道,而那些浑浊的情况则归因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或者不足。但在我看来,这种分析并不能将复杂的人性分析清楚,我更倾向于从个人伦理角度来分析。个人的伦理指的是人的道德性。
揭示人性不变的首要便是对个人伦理的论述。个人伦理即受个人良知支配的道德性,现代伦理追求的目标是确立主体的自我,可以说“人应当有自知之明”但不是全部。树立这种自我意识是区别于“公”的最重要一步。既然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那人的良知是如何获得是个问题,不论是中国古代先哲还是西方思想家,都对“良知”作过论述甚至研究。
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便是王阳明的“致良知”,而致良知的途径便是“格物”,即所谓的格物致知。王阳明的格物就是在事上正念头。在他看来,这是根本的学问,而朱熹的“格物”——探究万事万物的理——事无根本的学问。因为朱熹的“格物”是个伪命题,一是万事万物之多,究不尽。二是万事万物一旦发生变化,曾经探究的理就要发生变化。三是一切天理皆在心上。只在心中求便可,不必外求。四是我们唯一能掌控的或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心。之所以不需要学习便能正念头的原因是心中自有良知,而良知能知善恶。致良知便是格物,格物便是致良知。可以说王阳明更关注人内心的良知,就是这个良知能帮助我们树立自我意识。王阳明认为的良知是不变的,因为它是自存在心中,凭借它能知善恶,而致良知就是发现良知的过程。如果王阳明苦苦追求的是变化多端的良知,估计谁都不能分辨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而近现代西方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与起源》中认为人贵有怜悯之心,对于在街上打架的人,那些没有文化的妇女看到就会心生怜悯。这就是人性。对于关于人性的论述如近现代伟大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他们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开始论证国家的起源和政体的演变等。虽然他们是从人性不同的方面来逻辑推理的,但是这恰恰说明了一点是人性是不变的。倘若人性是易变的,那么他们庞大的逻辑推理和演变就是建立在一盘流动的散沙上面,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可以说不论是中国和西方的思想家,他们都深知人性是不变的,由此才令他们倾注毕生来研究它。不然,谁能把握?
人性和动物性相比较,我认为人性和动物性是相似的,对于刚生下来的小孩和刚生下来的小猫小狗无异,只是体态不同罢了。人性和动物性的根本区别关键在于人的社会化。社会化是使人这种动物成为人,而不会使其他动物成为社会“人”。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会将每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变成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具有道德性的人。社会化的最根本的要素就是人,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体现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不会一出生就是圣人般的存在。社会化就是一个人们体验社会荣辱、是非、善恶、真假的过程,人的欲望、傲慢、嫉妒、懒惰、贪婪、色欲等便在社会化中逐渐得到锻炼,同样人的善良、爱护、奉献、体谅、荣誉等也在社会化中逐渐得到彰显。而之所以人们都渴望向善,是因为这个社会的机制或者规范就是为了向善而尽量避免人性中不好的一面。
所以,人性不是天生就存在的,它是社会的。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性,倘若一个刚出生的小孩被抛弃在荒山野岭,始终和动物一起生活,那里有人性可言。人性的不变在于社会的本质没有变,尽管社会一直在变,但是它的本质没有变。
• end •
文字 | 林亚
编辑 | 林亚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