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朋友把他讲座的课件发了过来。
首先看到页码之后我就惊呆了,156页!!我当时特别震撼!于是打开电脑用心的把他的讲座收藏下来。然后用心的去揣摩,去研究。
他的讲座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做研究?他从自己的故事讲起,他说:从93年开始。他就致力于数学研究,他在数学研究方面也发表了很多的文章。他说是一个人一本书一道题影响了他。看着他的课件,眼前仿佛出现了他挑灯夜战博览群书的场景,通过那一张张照片,我又看到了他一步步努力跋涉的样子。虽然我心里特别清楚: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是汗水和泪水的交织,对于其他专家的讲座,从来都是下载下来速之高阁,但是他的课件,却使我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反反复复,字斟句酌,仔细研究……他一步一步从一个中学的数学老师变成了一个教研员,再从教研员变成了一个主编,这一路走来确实可以看出他在这条路上走的很坚定,同时他的目标性也很强,非常赞叹他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以及数学非常深的造诣及领悟力。
第二部分是怎样做研究?他对于各个版本以及一些数学题的研究,充分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肯动脑善思考,而且是善于反思和乐于学习的人,同时也看出了他对教材的那种批判性思考。从他发表那些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的独特性。
他说:解题能力是一个老师最重要的能力!而这方面解题能力强的老师就是特别优秀的老师,这方面完全可以看出来,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广博知识,也可以看出他这些知识是经历了很多年的积累和收集,同时他的那种专注力,也是令人很佩服的。因为他就在这一个方向上不停的在努力,不停的在深钻,所以让我感觉到他在这方面的造诣,也就是说它的积累是很深厚的,特别是他对于各个版本的分析研究,这一点确实令我很佩服。
第三部分是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他的整个课件呢,其实大批量的文字是比较少的,然后就是一些发人深思的一些问题,以及他自己走过来的一些图片,还有对于教材的一些图片等等。可以看出他整个人是非常立体的,而且是非常丰富的,他在数学教材方面的研究是很深厚的……
第四部分,教师怎样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反思自我,我感觉这么些年自己都没有在这方面进行专注的去学习,没有持续的发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尤其是对于各个版本教材以及小学数学12册的研究,这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同时自己思考反思的少,在写文方面老是想抓大的不切合实际,感觉有些东西自己做出来是虚的。
看完他的讲座,感觉自己忽然间找到了方向,其实那些话他平时也和我说,但是我老是没有和某些事情联系起来。昨天晚上,看到他的课件之后,我深深的被折服了,同时这些课件中有一些问题也问到了我的痛点。我感觉到自己确实积累的太少,专注力也不够,有些问题思考的也不是很深刻。今后要专注自己的注意力,把精力和时间分配在这个专业研究方面,让自己的业务之路走的越来越远……
今天是11月8日 周四
起床: 5: 00
就寝:10:30
天气:晴
心情:愉快
2.好友发来了他在昆明的讲座课件看后特别的震撼!
开卷有益-学习/读书/听书
1.反复听樊登读书会《认知天性》写文一篇
2.好习惯打卡
每天晨读晨讲,不断接近梦想
《原则》工作原则之用对人(十一)
7.;了解人们的处事原则和判断这种处理方式能否取得好结果,这比了解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
a.;如果一个人工作干得不怎么样,要考虑这是由于学习不够,还是能力不足。缺乏经验或训练造成的缺点可以弥补,而能力不足很难弥补。
b.;培训和测试业绩不佳的员工时,常见的错误在于只看其是否掌握所需技能,而不是评估他们的能力。技能可测试,所以很容易判断。而能力,尤其是右脑能力,则很难评估。当思考某人为何业绩糟糕时,要以开放心态考虑这是否源于他们的能力不足。
8.;如果你跟某人真的就他们的缺点取得共识,这些缺点可能真的存在。
a.;评判员工时,不必达到“没有一丝疑点”的境界。理解不可能完美。应该朝着双方都认同、能大致,有把握地了解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
b.;用一年时间,你就能了解员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否适合其岗位。经过6-12个月的密切接触、大量测试和求取共识后,你就能大体了解员工的能力。
c.;在员工任职期间持续评估。对员工持续评估,随着你对员工的了解加深,你能更好地培训和指导他们。
d.;要像评估应聘者一样严格评估员工。有的面试官并不太了解应聘者,却总是肆无忌惮和自信满满地批评他们,但却不批评有同样问题的同事,是因为他们认为批评同事是有问题的,而批评外人却不那么严重。如果你认为事实对任何人都是最好的,那你就应该认为上面那种想法是错误,这也是为什么坦率而持续的评估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