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给予与流露(2/8)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个体和他人之间总是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交流,以获取自己想要的,其中就包括个体想要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和个体想要他人从自己身上得到的。

        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呈现可分为两种:个体给予的表达和个人流露出的表达。前者往往是个体想要他人从自己身上获取到的信息,以影响和控制他人对于个体的印象,这种信息很可能是和事实不相符的信息。后者则是“包括了被他人视为行为者的某种征兆的范围广泛的行动”,即非词语的、可能是无意的某种传达,它可能是被动的,被他人感觉到的表达,也可能是个体蓄意谋划的一种“给予”。

        文中援引了一部小说中的情节来说明这两种表达。普里迪故意做出一系列的行为,想让他人从自己身上获取自己想让他人获取到的关于自己的印象。实际上普里迪的这种蓄意谋划出来的表达并不会使他人都获取自己想要他人获取到的印象,他人获取到的印象会是多种多样的。

        个体有目的、有意识的表达也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前者是为了给他人造成某种印象,使他人做出个体预期获得的特定回应,后者则可能是因为个体所属的群体或社会地位的传统习惯要求这种表达。例如,法官因为职业要求,所以在公众面前必定是庄重威严的,可能法官自己在生活中并不希望他人获取关于自己庄重威严的印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