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斗米恩,担米仇”的人性弊端,看到一篇文章里写到了这样两个效应。
第一个:损失憎恶效应。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对一群实验对象说:“向上抛出一枚硬币,落地正面,你就赢100美元;落地背面,你就输100美元。”你会参加这个赌局吗?大部分人选择了拒绝:“对他们来说,失去100美元的恐惧,远比得到100美元的欲望要强烈得多。”接着,卡尼曼改变了实验方法,他先给每个人发500美元,然后说:“你现在面临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立马退我250美元。第二个选择:你抛硬币,正面朝上,500美元全退我;背面朝上,你不用退任何钱。”结果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抛硬币,为避免250美元损失,他们甘愿冒险。卡尼曼总结这个实验时说:我们天生就对“损失”更加敏感,会因“损失”而产生“憎恶”心理。
第二个:期望管理效应。卡尼曼还发现:在获取和损失相同的价值的东西时,损失带来的痛苦比获得带来的快乐,至少要强烈十倍。如果说做好事,价值输出是+1,评价是+1。那么做坏事或错事,价值输出就是-10,评价是0。因为最差评价就是0,做再多坏事得到的评价都是0。好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推演。村里面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张三,一个叫李四。张三做了10件好事,他的价值输出就是+10,评价是+10。但他再做了一件坏事呢,价值输出就是-10,评价是-10。他的总价值输出变成了0,他得到的总评价也变成了0。李四呢,做了10件坏事,他的价值输出是-100,但评价是0。因为0就是最差评价了。但李四做了一件好事呢,他的价值输出增加了+1,评价增加了+1。他的总价值输出虽然是-99,但他得到的评价却变成了“0+1=1”。这就是好人做一件错事就被否定,而坏人做一件好事就被表扬的原因所在。“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这么来的:你经常帮人100分,但有一天你只能帮80分了,他便会清空你所有的恩惠,甚至怨恨你诽谤你,宁愿去跟只帮他50分的人做朋友。
人虽然要有同情悲悯之心,但是不能过于泛滥,爱心和帮助过于泛滥,就会让他人对你寄予过高的期望,就会滋长他们一直索取的习惯,当有一天你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或者当有一天你停止帮助他们时,他们就会恩断义绝,反目成仇。
不报恩不怕,养仇人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