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一生。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我们也都在不停地学习,只有能快速跟上时代步伐的人,才能让自己不被社会淘汰。
但不同的人,掌握的学习方法不同,成长的速度就会不一样。
有时候明明自己很努力,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但考试成绩一出来,却总是比不过那些还有时间娱乐的人。
俗话说,选择比努力更加的重要,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加重要。
所以,不要再傻傻的努力,一定要找对方法,不管是学生,还是已经步入社会的我们。
今天整理了5本关于读书写作方面的实操干货书籍,如果还不知道如何写作、如何有效阅读书籍,这几本书一定要看看。
01
《拆解一切考试》
作者:廖恒
我们这一生,面临着大大小小无数的考试。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大考小考月考会考高考,分数就代表了一切。
分数高,你就能选择一个好的学校,人生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即使毕业步入社会,我们依旧会面临着很多的考试,考公考编考证书。
掌握考试的方法,能让我们在面临考试的时候事半功倍。
而这就是一本专门教你考高分的书。
当你看完本书后,你将会变成一个“会考试”的人,不仅能在以后的考试中轻松考出高分,而且能赢得人生的高分。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拆解一切考试”,让你明白考试的底层逻辑,知道考试是怎么运行的。
从出题人、阅卷人和考生三个角色出发,拆解每个角色是怎样行动的,他们要遵守哪些规则和运行逻辑,具体要做哪些事情,行事的前后流程又是什么。
第二部分是带你实战考高分,作者采访研究的100多位清华、北大“学霸”备考方法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有效的“极简考试法”,总结了他们突击考试拿高分的方法,可操作性很强且有效。
本质上,《拆解一切考试》就是由上百位清华、北大“学霸”手把手让你明白考试的底层逻辑,手把手教你在考试中考出高分。
人生处处是你看不到的考试,会考试的人总是在赢。
除了你能看得见的考试,人生还有很多你看不见的“隐形考试”,人生的成功更是由这一次次的“隐形考试”串联而成。
02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知道读书很重要,想多读点书,但自己又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
读书时很盲目,不知道书中哪些知识点对自己最重要,最有价值;
有时又很贪心,恨不得自己把一本书的知识点都吸收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是实用类书籍,逻辑性很强,可以弥补缺乏阅读规范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这本书初版于1940年,历经多次修订,至今仍是阅读指南领域的翘楚。
不仅在美国畅销不衰,更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无数读者。
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阅读,更让我们理解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这四个层次逐步深入,帮助我们从浅尝辄止到深入骨髓地理解一本书。
基础阅读:摆脱文盲状态,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检视阅读:快速浏览,抓住书籍的重点和主旨。
分析阅读:全盘、完整、专注地阅读,深入理解书籍的内涵。
主题阅读:跨越多本书籍,找出其中的关联性,提出新的主题分析。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如实用型书籍、想象文学、历史书、科学与数学等,让我们在面对不同类型的书籍时能够游刃有余。
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给出了具体的实用方法。
例如,如何运用笔记来加深记忆和理解,如何与作者进行对话并评判书籍的价值等。
这些方法不仅帮助我们提高了阅读效率,更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03
《海绵阅读法》
作者:李小墨
关于这本书,我写过好几篇文章,因为干货太多了,每一个点都能单独拿出来说。
这本书的作者是全职读书人李小墨用了12年时间,总结出来的很系统的知识体系,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籍。
书中告诉我们如何读书才能最大程度受益,列举了10大痛点,万能读书笔记模板的9个要素,让读书最大程度有用的5大原则,并让我们慢慢学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海绵阅读法》的核心还在于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阅读方法,即“浸泡、吸纳和分享”三个步骤。
浸泡:像海绵一样,完全沉浸在书本的环境中,尊重书本,与书中的知识融为一体。
无论是快读、慢读、略读还是精读,都要把自己浸泡在书的海洋里,才能真正体验书中的奥秘,理解作者的意图。
吸纳:通过精读、略读、笔记等手段,吸收书中的精华。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理解作者的观点,还要将其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思考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分享:将所学的知识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通过阅读时做的笔记和独立思考后,把所阅读的分享出去,让阅读变得有力量和有价值。
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如如何通过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针对不同的阅读目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等。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在读书的时候遇到过这些难题和困惑,总是心虚不确定自己掌握了多少内容。
或者读书没有规划,读得很多但很杂,缺少知识体系。那么一定要读一读《海绵阅读法》这本书,书中都有你想要的答案。
04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不管是考试也好,读书或者写作也好,如果能进入到心流状态,那就会让我们做事更有效率。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被誉为心理理论之父和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他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心流体验通常发生在个体的技能水平与面临的挑战相匹配的时刻。
当任务难度适中,既不太容易也不至于让人感到无法完成时,人们会进入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时间感消失,自我意识减弱,完全沉浸于当下活动之中。
这种体验不仅让人感受到纯粹的乐趣,还能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创造力的释放。
心流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并非来自外界的物质和荣誉,而是源于内心的和谐与成长。
通过不断地挑战自我、提升技能,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心流机会,从而享受更加充实和幸福的生活。
05
《学会写作2.0》
作者:粥左罗
阅读和写作,是我们输入和输出的两个过程,只有不断地输出,才能把输入的知识进行更好地消化。
我们大部分人都喜欢看书,但却不知道该如何把书中的内容以文章的形式输出。
很多人都说不知道怎么写,或者总感觉自己写不好,所以不敢写。
写作就像说话、思考、阅读,是这个时代人人需要的底层能力。
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学习写作呢?
《学会写作2.0》的核心在于为写作爱好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写作方法论。
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流程,还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从选题策划、结构设计,到语言表达、情感渲染,粥左罗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写作中的“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粥左罗认为,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服务。
我们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从而创作出更加贴近读者、更具吸引力的文章。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更加精准地选题、如何更加高效地构思文章结构、如何更加生动地表达观点。
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贴近读者、更具感染力。
作者在这本书中构建了一个完善的系统,教读者培养稳定的写作系统能力,掌握系统的写作方法论,不依赖天赋、灵感、文采,人人都可以从零开始成为写作高手。
粥左罗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写作新手到写作高手再到内容创业者的蜕变,学习要向有结果的人学,想学写作,粥左罗的这本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