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抑郁,靠的是什么?
一个大前提是:病人求生的信念。
其实,所有的治疗,中药也好,西药也好,都是在帮助病人恢复求生的信念。
换种说法就是:
只有患者看到效果了,才会产生这样一种信念,接下来的治疗才会更顺利。
中医讲“精、气、神”。
这三个,抑郁症的患者啊,至少都是失了一个。严重的,精、气、神,全乱套了。
要调整过来,不是一件易事。
再一个,中医判断健康的标准和西医还不太一样。
你比方说,西药吃下去,患者情绪看着稳定了,就达到了西医说的稳定的标准,但其实在外人看来,患者只是一种非常呆滞的状态。
中医的标准不一样,简单说,患者吃的香了,睡得踏实了,排的通畅了,基本就没什么问题。
从这一点说,中西医的治疗方向是不一样的。
说到底,人的感受是不会骗人的。
对抑郁,中医的解释有很多。有一些患者是看过好多中医大夫的,他们肯定知道,就是一个大夫一个说法。
有说肾阴虚的,有说阳虚的,有说肝郁气滞的,有说百合病,有说脾胃不好的,多了去了。
有一点是差不多的,就是绝大部分都是以疏肝为主。
但是抑郁症,这个病绝对不是疏肝这么简单!
你看,很多情志抑郁的患者,很明显已经是木不生火,心气已经严重亏损。
询问对方,睡眠不佳,失眠严重吧?有的患者呢,还能答上两句,有的呢,话都懒得讲了啊,你说是不是心力不足?
但是,要是单从心肝去治,仍然无法治愈,因为木克土,大部分患者的舌相已经显现痰湿内结。
因此,必须肝心脾一起治疗。一般治肝治心的药都是苦的,伤胃的,大部分医生很难越过这个瓶颈。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根据病名开药的中医,是假货,至少是没有中医思维。
抑郁症,判断内里是否郁热,通过舌诊就能看出来。
舌质是否发红,甚至发乌。唇色,舌中津液的情况,舌苔颜色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要是像草莓舌那种,红点芒刺,基本上就是血分的热了,即使是白色舌苔,也是内有郁热。
有热象,其实还好说。无非就是内腑的不通畅。
这种不通畅实际上是偏气分的问题,或者说功能上的问题。用点柴胡、枳壳、白芍,剂量都没必要太大。
比如一些常见的中成药,柴胡疏肝散,逍遥丸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变化。
因为这个阶段是气分的问题,对血分的影响还没那么大。
所以小剂量的柴胡枳壳白芍就行,这样够了,也可以再偏重于某个位置的疏通来加味。
比如桃仁、丹皮、川芎、大黄。
比如陈皮、青皮、香附、郁金,就是只要疏通即可。
所以,抑郁症早期,“破气还五汤”就是处理脏腑之间的不通畅,功能上的不顺畅,也就是把“气”给疏通。
话说回来,我们一直强调这个病要早治。也是因为这个阶段只是“气”的问题,气分乱了。但是时间一长,血分就不可能不出问题。
本来患者还是有压力,有热象,有痛感的,时间一长就入厥阴了。
寒热错杂,湿燥错杂,沉衰的器官多了少阴的问题也会显现出来,太阴的症状也会有,这是个连锁反应。
看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状态,看眼神就知道了。
所以,你会看到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往往唇色、舌象正常,脉象可能为“短脉”,但短而有力。
说到短脉,这个就与“扶阳”法和“督脉”有密切关系了。
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肾气充盈。肾,不是说补就能补的,而且补肾阳之药,大都气机上行,最后也为心阳和肝阳所用,难有想象中的功效。
而且补肾阳的中药昂贵,还容易影响肠胃功能造成腹泻,因为质不重不可达下焦。
这就得扶阳入督。
用附子,干姜,吴茱萸,肉桂,细辛,桂枝这些。你看全部都是热药,热药就可以回阳,这样阳气就回到了统治的位置上。
说到底,治疗抑郁症,哪有什么专方专药,“破气还五汤”也不是。
都是先问诊,辨证,再做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