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伦理。它正毁坏人类存在之根基,毁坏自古希腊以来欧洲思想一直在神话根源和逻各斯世界之间的平衡。”这是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后现代理论代表人物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做出的预言。鲍德里亚甚至断言:“我们处于‘消费’控制整个生活的境地。”
在这本书中,鲍德里亚将政治经济学批评理论,符号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消费社会批判理论。他指出:与过去将消费看做经济活动中的一环有所不同,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是一种主动结构,商品的符号价值推动人们在消费中对自身,社会的想象性认同,确证了现代社会的合法性。想要透视这个社会,就需要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鲍德里亚对于广告和电视的分析也是及其犀利的。在他眼里,正是当今社会无处不在的广告伪造了一种“消费总体性”。广告制作的资本主义消费总体性,正是“伪事件,伪历史,伪文化”构成的世界。它“不是产生一种变化的,矛盾的,真正被经历的事件,文化和思想,而是产生编码规则要素及媒体技术操作的赝象”。
其实,结合当下社会的实际,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正是这样的赝象吗!鲍德里亚对于电视的批判就更加夸张,“电视:里面的额每个画面都是无明天的逐渐低迷。”其实,这不仅仅是广告和电视,还包括新闻,我就曾研究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消费。在此我要说我们谈新闻消费是审视新闻的商品属性,不等于我们主张新闻消费主义。
《消费社会》的两大总结及贡献:一方面他从马克思的生产逻辑出发进行批判,认为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另一方面又借用了符号学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身份的社会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据。
我认为,进入互联网时代,消费社会理论不仅得到广泛应用,他自己本身也在进行发展。也就是从消费符号到符号消费,网络表情包等各种消费符号在关系传播中完成意义的组建,同时在各种人和物的连接中形成新的符号消费。当下,元宇宙已经成为了新的消费符号,这种符号的消费还在衍生各种经济的泡沫。
值得我们每个人自己去探索思考的是:在消费的操控下,难道人类会丧失理智吗?鲍德里亚在书本的最后写道:“在某种程度上,消费唯一的客观现实,正是消费的思想,正是这种不断被日常话语和知识界话语提及而获得常识力量,自省和推论,人类社会若要健康发展,这三者都不可缺少。
消费社会其实在我看来分为三种逻辑:(1)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消费社会首先论证了资本主义平等的神话。(2)消费不仅仅是体现在物质文化上,同时也充分的体现在文化含义当中,消费体现了个人身份。(3)消费的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他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当然,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这本书也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他在书中提到的反抗方式除了城市中的涂鸦外,便无具体的革命策略和实践方针。他唯一能够推荐的实践方式就是全盘拒绝,全盘否定以及其他一些激进的乌托邦幻想。自身理论上的驳论,注定了博德里亚所认定的具体意义的符号也将失去意义,消除在所谓全能符码的支配中,而逃脱这种相反论述的唯一途径就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