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走多远,故乡的味道一直在我心里。走遍大半个中国,吃过很多地方的饭菜,故乡的味道却总吸引着我。
小时候,家里我兄弟四个,还有奶,仅爸妈挣工分,收入很少。在困难的时期,妈仍能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槐花、榆钱、油菜叶、马湿菜、水不愣棵都是极好的菜。围墙边种有梅豆,长的很旺,生长期长,吃菜就不是问题。
白菜萝卜是主要的日常菜,有时候吃腌制的芥疙瘩和芥丝。妈妈晒的酱豆很好吃,那种酱香回味悠长。晒好的酱豆加葱花辣椒熟熟,热蒸馍粘着吃,得劲!本来吃饱了,还要再吃一个。
妈妈不在了,这种味道总勾起我的心痛。回老家时,总会带回酱豆和芥丝。有岳母给的,有嫂子们给的,孩子们也特别喜欢。
小时候放学回家,先到厨房里找馍。如果没有了,妈会说,搁上鏊子就是馍。和面,支上鏊子,点火,很快香喷喷的烙馍就好了。我们兄弟四个吃的很快,妈烙不及。妈说,快熟了,快熟了。你们吃的不多,你伯年轻的时候,能吃一筷子厚的馍。我想应该是玉米面饼子,过去白面馍是很少吃的。随着日子慢慢好起来,吃油馍的机会多了。
我刚毕业开始跑业务,妈总是烙几个油馍给我带上,还会有一小瓶酱豆或芥丝 ,主要是为了省钱。每次回到老家,妈总是烙葱花油馍。
妈妈不在后,老婆就给我烙葱花油馍。街上的油馍油太多,腻,不好吃。我不愿在外边吃饭,他们做的大都不适合我的胃口。小时候吃妈妈做的,现在吃老婆做的。
长葛禹州交界的地方有一种地方名吃,叫“焖子”,其他地方的仿制品总没有那种味道。用地道的红薯粉条浆一下,拌上各种调料,还可以加上肉末,再加上干的红薯粉欠。拌好,放到蒸笼上,压实,开始蒸。
几十分钟后,焖子就出笼了。热气腾腾,香。切一小块,还烧手,迫不及待的咬一口,香,有嚼头。你在饭店吃过,可能没吃过刚蒸好的。不一样 ,真的不一样。对不起,我也十几年没这样吃过了。常常怀念那种味道……
现在许昌、长葛、禹州超市里有坡胡西刘明磊焖子和孟排焖子,都很好。煎炒烹炸,可荤可素。许昌名吃有种“熬菜”,很多地方就配有焖子,爽口劲道。还有许昌“扣碗”,“方子”、“条子”,上面是方子肉和条子肉,下面垫底的就是焖子。过去吃“扣碗”,目的是吃大肉皮,现在主要是吃垫底的“焖子”。朋友们可以尝尝,的确味道美极了!
家乡的味道是什么?我无法表达。想了好久,原来家乡的味道就是童年的味道,确切的说,是妈妈做的味道!在梦里,在遥远的记忆里!
2014年6月8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