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
孔子想到边远的地区去居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鄙陋,您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那儿,怎么会鄙陋呢?”
看到这句话,我马上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不在⾼,有仙则名。⽔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丁。可以调素琴,阅⾦经。⽆丝⽵之乱⽿,⽆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孔⼦云:‘何陋之有?’”原来刘禹锡的《陋室铭》引用的就是论语里面的这个典故。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孔子作为大丈夫的气魄,以及孔子的文化自信——当我自己活成了一道光时,我还怕那个地方没有光明吗?我走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亮了。
王阳明到了蛮夷之地,给自己的住所取名叫“何陋轩”。意思是这里住的是君子。但是王阳明很客气,说“此地以待君子”,就是等着君子来住。 王阳明到了偏远而简陋的山村,住在“何陋轩”,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教大家学习。在这个时期,他还对《大学》有了新的领悟,并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在王阳明的努力下,曾经的荒蛮之地竟然出现了一股非常重要的学术力量,他以实际行动验证了孔子说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性格,反过来,一个人自身散发的气场也可以影响周边的环境。在生活环境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用这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来给自己加油打气。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周围的一切总会好起来的。
努力活成一束光,照亮别人,温暖自己,将生活打磨成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