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先晒一下我和12岁女儿对话的片段:
女儿和我谈论服装鞋帽、品牌之类,我要么装没听说过这个牌子,要么不接话,要么乘机委婉教导要把注意力关注到学习上之类……
女儿说她最喜欢的一个阿姨长得很漂亮,我说她初中毕业就没上学打工了,因为太注重外表……
走在路上,女儿会兴奋的给我指某个路人穿的时尚网红装扮,看起来好酷,让我也一起看,我要么装作没看见,要么面无表情的“哦”一下。
女儿说她的作文被当作范文了,最高分,希望在我的一个XX写作群里发一下,我说这样不行。(好在后来发了朋友圈,把大家的赞扬和关注反馈给女儿)
……
如果你是孩子,会有什么感受?
类似这样对话每天都在进行,我的奇葩逻辑是这样滴:
我觉得孩子不能过于关注外表,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我觉得长得漂亮、爱臭美的女生一定学习不好。
我觉得把自己写的好的文章拿出去炫耀是一种爱虚荣的表现。
我头脑里有无数个固定的、僵化的:“我觉得”三个字,像一个自动程序支配着我。
当女儿流露出对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欣赏时,我反馈的是忽视、不屑、低俗或者不应该关注等不好的信息。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我也曾经被灌输过这样的信息吗?人的大脑是由一堆堆观念组成的,大脑的信息是会被植入的,我们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这样一直把植入的信息在不知觉中又一反馈下去。
在女儿眼里,我是一个没有情感的、无法沟通的、刻板的、没有幽默感的很不好玩的妈妈。
可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自己情感挺丰富的、挺擅长教育孩子的、价值观挺正的、挺能理解人也挺愿意跟孩子沟通的妈妈。
如果不是把这些对话记录下来,我不知道自己如此奇葩,如此没有情感,如此无趣。
这种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部分,在周哈里窗的右上角,叫“盲目我”。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盲目我”存在,属于自己曾经不知道的一些部分,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状态。“盲目我”可能是自己从来不曾察觉的缺点,也可能是自己未曾发现的优点。
当女儿反馈我不可理喻、难以沟通时,我很茫然、惊讶、自我怀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在心理学精神分析小组的自我暴露环节,我有时对别人的反馈没感觉,有时对其他学员自我暴露的内容没感觉或者感觉很浅,不能深入的共情和理解。
刚开始老师说我们没感觉、没感情,我当然不承认、不接受。后来当我意识到自己情感上的苍白、淡漠、乏味时,对自己有了深深的理解,这种内在与自己的连接,才让我渐渐看清盲目我的那部分。
另一方面,我还有一些“不为我知”的优点,比如说很多人见了我之后,会觉得我性情温柔、和蔼,很像老师。或者觉得我有思想,生活的很精彩。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连忙摆手,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说:我才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呢,你们说的只是客气、宽慰的话,我才不相信你们的赞美是真心的。
进入心理咨询的行业才知道,在咨询室里,害怕赞美的人比害怕批评的人更多。怕赞美的人是习惯了自我贬低和自我攻击,而自我攻击比他人攻击更能摧毁一个人。
在这里有个小技巧,可以缓解被赞美时候的不自在。你可以把心里的声音说出来,告诉赞美你的人:我可能没有你说的那么好,但是真的感谢你告诉我这一点,你看见我的好,是因为你的好。
同样,如果你发现自己接受不了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提醒,也觉得是一种指责,心里不舒服,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你也可以试着这样说出来:谢谢你善意的提醒,让我知道原来你是这样看待我的,或者你是这样理解这件事的。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看作是一块拼图,拼图的每一块分别被每一个认识我们的人收藏着,那些赞美或批评我们的人,就是无偿贡献出他们手中拼图的模块、帮助我们看见和认识更完整的自己的人。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不但会觉得心安,还会发自内心的感恩那些帮助你的人。
这种“盲目我”不但个人存在,整个人类都存在,人类从自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到进化论时代,到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概念的出现,一直到霍金预言未来世界属于人工智能和外星人。人类婴儿式的全能自恋才被逐渐破解,开始从更大的层面去看待自我,看待世界,看待他人。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的自我疆域不断扩展的过程,透过他人和世界来更好的认识自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