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2星期六小雨
本连载旨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领略古人的智慧,以资镜鉴。
(4)截竿进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这则故事出自《笑林》,极具讽刺意味。
一个鲁国人拿着长长的竿子,想要进入城门。他先后把长竿竖立起来、横过来拿着,都没能进入城门,无计可施。一位过路的老人对他说:“你为什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再进城呢?”这位鲁国兄台听了老人的话把长竿子截断了。
一个长竿子截断了就失使用价值。拿竿者没有变通,过路老人不从实际出发完全是瞎指挥。明明把竖直的竹竿放倒就轻易通过城门,这是连三岁小孩都会的事。
世间或许有类似的事时常发生。
1.
有次稻香老农一篇文章中有句:“可望而不可即”我简信:“可望而不可及。”因为我一直用“及”字,怀疑别人写错了。信息一发,我又去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竟然只有“可望而不可即。”一条。
又去百度下,“可望而不可即”: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可望而不可及”: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我又简信于他,说我搞错了,想想这件事,我竟然类似于《截竿进城》故事中的“过路老人”,不经考证,还冒充大头鬼。
2.
很多年前了,人称小憨子的小伙挑着一担松树桠上山岗。松树枝桠是用斑竹破开捆成的,松毛份量很重,锚担一穿,粗枝自然朝上,这样一来,柴在肩膀上就变成“三个人一样长”小憨子本来吃力地往上爬,这时被一位过路的帐房胡先生看见了,胡先生对憨子说:“你把锚担直过来挑,前面抬点头,后面压下些。”小憨子果然信了胡先生的话,锚担在肩上一转换,后面一捆松桠滑跑了,前面一捆松桠也翻掉了,小憨子拽着一棵树总算人没摔下山岗。
3.
今年身边也有一事令人哭笑不得。我们复合车间下设涂膜工序,制袋工序,折角(折阀口)工序,缝纫工序。年初,公司引进自动化折角缝纫新机械,随机来了两位调试机组的师傅。
经过一周调试折角缝纫正式投入生产,闲时,两位师傅在制袋机组旁观看,一位就对制袋汪老弟说:“袋片阀口侧边折合处保持8--9.5cm宽度就行。”汪师傅不知新机械缝纫需要适合范围,生产中经常观测侧边折合宽度,也经常调整。
可是,遇到一捆边紧边松的编织布,汪师傅只测算8cm的目标要求。待4050条袋在新机流水线上操作时,自动缝纫做出来的袋片不符合要求,原因是侧边在8--9.5cm范围内;但是,阀口展开时宽只有22cm,宽幅不足。新机械未来以前,侧边标准和那位师傅所说是一致,阀口整个展开要求是24--27cm,那位师傅不知道边紧边松编织布阀口达不到要求,且汪师傅只管侧边折起来宽度。四千多条袋片只得找小工进行手工折角,汪师傅另付小工工资。
生活真如万花筒,既多姿多彩,又千变万化。一味守旧,不知变通就不能有所进取;自作聪明,外行不学习去领导内行效果肯定不佳。不知朋友们看了《截竿进城》以后,可有其它实例来印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