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已经好几天了,儿子天天埋头于暑假作业中。今天也是从上午写到下午两点,中午都没怎么休息。我削了个梨给他送去,看到他笔速飞快,在往一本文言文练习册上抄答案。
我叹口气,问他:“还在做语文啊?”
他笔不停头不抬,闷闷地“嗯”了一声。
儿子班上的语文老师一惯是布置作业的大户,这次的暑假作业更是多到要用word发下来。粗粗一看,每天要做9大项,里面又包含若干小项,整个暑假60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主要内容是60篇古诗文的练习、背诵、默写、自己每天出份小卷以及所有小文加14篇中外名著的具体归纳和整理,再加上写钢笔字、毛笔字等。儿子笔走龙蛇,不动脑子只管抄,默写内容亦是抄,每天便要花上三个多小时,加上按老师要求的格式完成归纳和整理,至少要五小时。假设想放点脑子去思考求索,那就没底了!至于那每天要背出一篇古文及其对应所有字词解释的要求,想完成是明显不可能,所以暂时只能抛到一边了。
如果中考只考语文一门,我倒没什么想法,但问题不是啊!
儿子弱在数学和物理,我很希望能在初中最后的一个暑假把这两门功课好好补一下,还有化学也需要预习起来。可现在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放在了语文上,再做完另五六门学科的暑假作业,哪还有时间对弱项进行救过补缺!
我心中充满了愤懑之情,但又无法可想。也许这位老师是好意,想用作业填补学生的时间,生怕他们在初中这最后一个暑假里无所事事,荒废时间。可什么时候学习语文变成了这么痛苦又公式化的事?
上学时就成天围绕着古诗文抄抄抄、背背背,对古文的解释几乎要精确到每一个字。对着一篇文章没有欣赏,纯是把要点背下来,然后第二天默写,过两天再回默,过一周再再回默……又要学书上的又要学课外的古文,所有的练习册和自我出题也都是围绕古文,古文变成了一切。
而对于语文这个科目中一些美好的东西孩子们完全看不见。那些能引发人遐思的美妙文字,能帮助他们感悟人生的词句,能激励他们并树立正确三观的文章,全都变成了干巴巴地只会带来压力的讨厌的东西。从小喜欢看书胜过玩手机的儿子在进入初中一年后便不再愿意看书,他曾经最离不开的书柜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了。
而与语文息息相关的作文,整整一个学期也写不了两篇,作文仿佛是退出了中考,老师唯一要孩子们做的就是背与抄写古文。
这样的学习方式与海量作业,到底意义何在,真是让我感觉迷茫又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