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也就是张謇中状元的那年,爆发了甲午战争。那一年的中国,虽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但战争爆发时,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财力远超日本,清政府一年的收入高达七八千万两白银,日本,则只有六百万两左右的白银收入。
当时,北洋水师曾去日本访问,当看到强大的北洋舰队,看到“镇远号”、“定远号”这样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时,日本举国皆惊。
为什么呢?
因为“镇远号”、“定远号”这样的军舰,每艘的价格大约是一百七十万两白银,日本政府每年全部的收入,也只够买三艘,所以,当时的中国海军,在装备上无疑是远东地区最强大的,其吨位之大,没有一艘日本军舰可比。即使到今天,除了一艘航母外,中国海军的主力战斗军舰也鲜有达到“镇远号”、“定远号”的七千吨吨位。
问题是,我们还是输了。甲午海战中,虽然涌现出了邓世昌、丁汝昌等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但结果是,我们连一艘日本军舰都没有击沉,最后,被日本海军一直追到刘公岛,整个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连一艘军舰都没有剩下。
甲午战争,使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努力,全部化为泡影,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国运。
战后,清政府总共赔给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的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可以把全世界所有的军舰都买下来,如果再加上利息,相当于清政府30年的财政收入,这些钱使日本摇身变成亚洲最富有的国家,中国,则一落千丈,成为一个屈辱的、穷困的、负债累累的国家。
今天,人们每每提及都会感慨,并试图假设历史的改写,但事实是,历史岂容假设! 事实上,虽然历史情境并不相同,但和鹰派鸽派之争相似的是,关于这一场中日国运对决,也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之争,对当时中国军队实力了如指掌的李鸿章,不敢应战,而张謇的恩师,清流派领袖翁同龢,则认为清政府海防已有三十年,成立海军也有七八年,打个日本“蕞尔小邦”应该不是问题,再加上他和李鸿章之间有私人恩怨,伺机报复,因此力谏主战。此种背景下,作为政见颇为一致的得意门生,张謇,无疑会竭尽全力,为这一战鼓与呼。
而今,南通濠河是5A景区,尤其濠河夜游,美轮美奂,别具一格,导游讲解依然是从张謇开始,打开话题的一句话则是:“因看不惯清政府的腐败,张謇回到故乡,开始实业救国……” 欲辩无言,欲说还休。
历史,在濠河的波光粼粼中若隐若现,对乎?错乎?有对乎?有错乎? 同一条濠河,在历经千年的岁月中不断变换着角色,从护城河到臭水沟再到景观河,从防御外敌的实用价值到湖光水影的审美功能,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濠河?究竟哪一种,才是濠河的真性情?
却道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