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1年,奠定了秦国强盛的秦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嬴荡继位,即秦武王。
秦武王虽然顺利继位,但各朝各代新旧君主更替之时,都是国家最容易动乱之时,因此刚刚继位的秦武王,并没有急着对外扩张,而是稳固了秦国内部及其自己的地位。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对秦国有着丰功伟绩的张仪,在秦惠文王时期,受到了无尽的信任,也同时得罪了秦国的大部分大臣士族,因此在秦武王继位后,无数的诬陷诋毁进入到秦武王的耳朵里,也使得秦武王对张仪有了疏远之意,即使没有其他大臣的诋毁诬陷,秦武王也会对张仪有戒备之心,毕竟张仪在秦国的功劳可以说是功高盖主,如果被其他公子拉拢收买,那对他自己将是后患无穷。
公元前310年,张仪从楚国回到秦国后,也分明的感受到了秦武王的疏远,知道长此以往下去,必将对自己不利,因此张仪借助出使他国之时逃亡到魏国。张仪本就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张仪到达魏国后受到重用,次年张仪便在魏国去世。
张仪逃亡魏国后,秦武王便重用了樗里疾和甘茂,任命两人为秦国的左右丞相。樗里疾是秦惠文王的弟弟,秦武王的叔叔,在秦国又战功卓著,因此被秦武王重用。而甘茂是楚国人,曾在秦惠文王时期跟随魏章,攻占了汉中郡,直到秦武王继位,魏章和张仪都逃亡后,得到了秦武王的重用。甘茂被秦武王重用,自然对秦武王感恩戴德。
秦武王安定了秦国内部后,便将目光放在了对外扩张上,有功勋卓越的秦惠文王为前例,秦武王自然也不愿甘落其后,想让自己的功勋更高一筹。
秦武王为了扩大秦国领土,同时提升自己在诸侯各国的影响,便想继续东扩,将秦国的领土和周王室连接,但秦国出函谷关到周王室,必将经过韩国的宜阳城(今河南宜阳县一带),因此宜阳城就成为了秦国必须拿下的城池。
宜阳城地处周王室的洛邑以西,是韩国的重要城池之一,向北渡过黄河连接着韩国的上党地区,向南连接着南阳地区,因此宜阳城也被驻守着大量韩国将士。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甘茂为主帅,带兵对宜阳城发起了进攻。为了这次对宜阳的进攻,秦武王先派甘茂和向寿出使楚、魏两国,重新和楚、魏两国结盟,以防止秦军攻打宜阳之时,被魏、楚两国趁火打劫。
进攻宜阳也受到了秦国内大臣们的反对,进攻宜阳城不仅将秦国的战线拉长,还会引起其他诸侯的觊觎之心,毕竟秦国靠近周王室对于其他诸侯来说都是威胁,但秦武王的心意已决,特别是得到了对他感恩戴德的甘茂的支持,因此秦武王派甘茂带兵进攻宜阳。
韩国得知秦国要攻打宜阳城后,派相国公仲侈亲自坐镇宜阳城,率领近二十万将士百姓驻守宜阳城。
攻打宜阳城,成为了秦国有史以来最艰巨的一次攻坚战,甘茂带兵连续五月都没有攻下宜阳城,而且秦军的伤亡惨重。秦国内部对甘茂的怨言四起,就连秦武王也牵连其中,相对于秦国内部的怨言,诸侯各国的动向才是真正能威胁秦国的。
公元前307年,眼看秦军无法攻下宜阳城,各国诸侯都开始改变了风向,向韩国慢慢靠近,特别是楚国。
韩襄王虽然派相国公仲侈抵御住了秦军的进攻,但也明白秦国会不计后果的继续对宜阳城进攻,这样下来宜阳城早晚会被攻破,因此韩襄王便派使者出使楚国,拉拢楚怀王结盟。楚怀王看秦军久攻不下宜阳城,又在韩使者的挑拨下想起了秦国曾经的欺骗,便和韩国结盟,并派景翠为主帅带兵救援宜阳。
楚怀王虽然答应韩国救援宜阳城,但却没有想过全心全意的去救援,而景翠带兵也没有全速前进,走走停停的向宜阳方向前进着。
秦、韩两国交战在宜阳,在宜阳咫尺之遥的周王室自然也会受到牵连,秦、韩两国那一方面周王室都没有实力去得罪,因此为了这一战周王室付出了无数的粮草,如今楚国也派大军前来,周王室自然无力承担,周郝王便派大臣赵累前往楚军营,游说楚军主帅景翠,不要前来宜阳城。
赵累到楚军营后,劝说主帅景翠道“大将军这次出战是有害无利之举”,景翠听后连忙询问原因。赵累继续说道“大将军在楚国的爵位仅次于楚怀王,而官职已经到了上柱国,如果这次带兵打了胜仗,爵位和官职都无法再提升了,相反如果失败了,即使不会被降职,那大将军的名誉就会受损,因此这一战大将军是有害无利”。景翠听后恍然大悟,赶紧向赵累询问解决之道。赵累也不在犹豫为景翠说道“你可以驻兵于此地,静观秦、韩两国的变化,在决定何去何从,秦、韩两国看到你带兵驻扎在此,必定会用重金拉拢你,到时候你就可以同时收取两国的财物”。楚将景翠听从了赵累的话,将营地驻扎在楚、韩交界的地方。
还在奋力攻打宜阳城的甘茂,得知楚国派景翠救援后,变卖自己的家产作为封赏给秦军将士,同时派人送给楚将军景翠重金贿赂。在重赏之下秦军奋力攻打宜阳城,很快便攻下了宜阳城,斩杀韩军六万多人。史称“宜阳之战”。
攻占宜阳,彻底的切断了韩国都城和上党地区以及南阳地区的联系,使得韩国一分为三,也使得秦国的前沿阵地,延伸到了中原复地。
韩国战败后,相国公仲侈携带着重金向秦国投降臣服,秦国也因为楚军在一边虎视眈眈而没有继续前进,便答应了韩国的求和。
秦国攻占宜阳后,秦武王便带着秦国的百官大臣前往宜阳,最后进入周王室。秦武王生的高大威猛,有十分崇尚勇猛,因此任鄙、孟说、乌获等多位大力士官职高位,秦武王进入周王室后,看着天子朝堂下的大鼎便有了比试举鼎的兴趣,秦武王在和孟说比试举鼎之时,结果秦武王举鼎脱手,砸断了秦武王的大腿,不治身亡。
秦武王的突然身死,无疑给秦国带来了内乱的隐患,秦武王还没有子嗣传位,因此秦国的君主之位,便成了秦国内部争夺的起因,各个势力都开始了行动。
秦国内的各公子为争夺君主之位,各大臣间互相拉拢排挤明争暗斗,在秦国内部接连发生。秦国内部在争夺君主之位,那些作为人质在其他诸侯国的秦公子也没有闲着,都开始准备着回国,其中在燕国为质子的秦公子稷就是其中之一。
秦公子稷,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的弟弟,很早便被派往燕国为质子。燕昭王得知秦武王去世后,为了能有恩于秦国,便想将秦公子稷送回秦国,并扶持秦公子稷继承君主之位,但害怕自己的实力不够,便联合赵武灵王一起,因此秦公子稷在赵、燕两国的护送下回到秦国,而秦国的各公子也已经在争夺君主之位的斗争中损失惨重,因此各大臣纷纷支持了回国的公子稷。公子稷在多方面的支持下,继承秦国君主之位,即秦昭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