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这本书中有个“以色列幼儿园”的故事,大家可能听过,家长们接幼儿园的小朋友下学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有的家长就是总赶不到孩子们下学的时候接走他们,老师们得一直等到迟到的家长接完孩子为止,为此,幼儿园设立了一项惩罚,“迟到罚款”实验,如果你接孩子迟到十分钟,幼儿园会给你三美元的罚款。
想着结果会出人意料,结果适得其反,迟到率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究其原因,本来,家长迟到感觉自己欠老师一个人情,可是,有了罚款策略,那家长们更轻松了,能花一点小钱解决我的时间问题,就可以花钱购买服务了,反正孩子放老师那我也放心,我也不用着急忙慌的赶时间了,实在来不及就花点钱呗。
这就对我们——“怎么花小钱”,很有启发。
以上这个故事,其实我们并不能从实验中得出“迟到罚款不好使”这个结论。如果你设置成规定是每迟到一分钟,罚款五美元。你要迟到十分钟,就等于多交一天的学费。所以罚款不是不好使,关键在于你罚多少钱。一个设计良好的实验应该在不同幼儿园实行不同的罚款额度。
所以,小钱不如人情重。这个幼儿园家长们本来以为老师的情义无价,罚款制度一公布才发现原来价格是十分钟三美元。
如果你是个商人或者创业者,想要花钱给顾客一个激励的话 —— “怎么花小钱”?
一个例子是让志愿者回收易拉罐。如果你告诉志愿者,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他们就会很有干劲。如果你告诉志愿者每回收一个易拉罐给一分钱,可能根本没人理你。
如果你让大学生搞募捐,事实上这个事我大学也干过,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募捐爱心包裹。
实验是这样,对第一组学生,研究者主要给他们精神鼓励:这个捐款很重要,能帮助很多人!
对第二组,研究者给他们一个金钱奖励:你募集来多少捐款,我们给你相当于1%捐款的奖金。而且这个奖金是我们给,不从捐款里出。
结果是第一组,那些没有任何奖金,纯粹为了帮助别人而去募捐的人,走家串户最卖力气,拿到的捐款也是最多的。而1%奖金组募来的捐款特别少。
所以钱给少了还不如不给。人并非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钱,有时候精神上的鼓励就比给钱有效得多 ——至少比给小钱有效得多。
你让我去花时间挣一笔小钱,我懒得理你;但是如果你钱已经给我了,我不愿意欠你这个人情,所以我帮你。换句话说,当钱少的时候,人比较讲感情,并非是经济思维;当涉及到的钱多的时候,人就是经济思维了。
经济学的一条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但是注意,“激励”不等于金钱。钱只是激励的一种,而有时候精神上的满足感就比金钱更有激励作用。那些不在乎幼儿园罚款的家长,不愿意为了1%的奖金而拼命募捐的学生,你能说他们是非理性的吗?其实他们恰恰是理性的,他们知道金钱的合理价值。
经济学研究激励,而小钱恰恰不适合作为激励。如果你用罚款罚小钱,别人就会认为犯规很值得。如果你用小钱作奖励,别人就会认为干事儿不值得。小钱最好的用法就是主动、立即、免费送给对方,以期换一个人情。
所以说,让孩子平常帮忙干家务,刷一下碗,锄一下草,陪一下弟弟妹妹,我给你多少多少钱是不对的,不要老拿金钱激励他们,本来,孩子做这些事情是在帮助家里,是亲情和爱的表现,如果把什么都变成挣钱,那就失去它本事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