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儿想挣钱给自己赎身,兰兰说那钱也有自己的一份。巧言易得,真心难寻。她们两个女主角在“苦厄”里形成的“心心相印”,连现在的亲姐妹都心生向往。
于是,她们俩牵着骆驼去盐池里驮盐。尽管这营生,对两个弱女子来说比较艰难,但她们想挣干净的钱,千辛万苦浑不怕。如果能摘掉贫穷的帽子,让自己自由些,又有何不可呢。
注意,她们这个时候的“外求”,多多少少卡在认知上,真正的救赎与物质无关。
她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外在的恶劣环境,其次是身心灵的诸种障碍。雪漠老师在描写她们在大漠的遭遇时,运用了非常细微的心理流,表现出来的细节流令人动容,让人不得不叹服他的文心。
盐池被怀在沙漠的肚子里,要沿着大漠不停地跋涉才可以看到希望,她们就把家安在骆背上。然而,这希望总是一波三折,但处处能折射出姑嫂俩的无奈、勇敢和真情。
“莹儿想,骆驼真好。它甚至比妈好,比婆婆好,比生活里的人都好。在这个不安全的世界里,它给了自己一份安全感。”透过这段心理描写,我们闭着眼睛也能想象出莹儿从前受的苦来。还好,苦中有苦谛,也可以激起灵魂的千层浪。
雪师说:“对于智者来说,苦难就是福缘。”
对兰兰来说,苦难是打碎自己的必要条件,等到新的条件成熟,新的信仰就会光临。但在莹儿那里,苦难似乎成了孽缘。不是说她不够智慧,而是她没有兰兰的那份坚定。她怀疑:那些宗教,是不是也是觉悟的圣人给人们编造的善意谎言呢?
她们在大漠里看到了生命的光,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生命中的那些不可承受之重,好像得到了暂时的释放。可是,外在的种种威胁很快打破了它。这种“破”,要她们居安思危,要让她们从内在升起警觉。
兰兰的胳膊被蛇咬了一口,她闻到了死亡的气息。莹儿不管不顾,捞过兰兰的胳膊,死命地吸。哪怕她也有中毒的危险,但她忘了自己,一心只想着兰兰能活命。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姑嫂俩生死与共的决心,它胜却人间无数情。她们俩作为沙漠的女儿,用内在的“上善若水”,不知赚了读者的多少眼泪。同时,这眼泪也让我们明白:美好的时刻是恩典,艰难的时刻是恩典,令人困惑的时候也是恩典。
要不然,怎么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呢。
雪漠老师的文字也是一种恩典,让我们通过种种表象去洞察心的实相、心的光明。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能感知到——“积得诸资粮,百折不悔心。拼将头颅血,殉此一段情”的真心。
人生中的种种变化,有些是自己变的,有些是叫生活赶的。不管是哪一种,只要又不在原地踏步就好。兰兰把那蛇在火上烤了当食物,用夸张的觉受去诱惑莹儿吃蛇肉。想想这个场景,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兴奋。作为死党,莹儿还是打破了“我执”,竟然吃出了美食的味道。
人需要一段“野生之旅”,才可以让自己无限开放。
也许兰兰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为了挣点钱,去剥沙漠里的死骆驼皮。这可是男人干的事啊,但生活硬是逼一个女人这么干了。还是生活厉害呀,它是最好的医生,会治好你所有的毛病。
环境一变,人就变了,兰兰成了一个妥妥的女汉子。面对豺狗子,兰兰无所畏惧,莹儿还是比较柔弱,总是喜欢掉眼泪。
兰兰说了句实话:“眼泪是换不来自由的。”
人生真正的蜕变,是从擦掉眼泪开始的。私以为,笔者也是如此,特别是用微笑替代眼泪时,人会真正地从中得到恩典。
兰兰的强与莹儿的柔形成了对比,雪漠老师虽然没有明说,但清清楚楚地给读者指了一条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