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个老师聊天,她最近遇到了一对家长,前一天奶奶来接2岁孩子的时候,孩子在大厅玩耍被其他的小朋友打了几下,奶奶外地口音的求救,老师根本没有听懂,但是在焦急的情绪中,注意到了发生了冲突的孩子,并及时的批评了打人的孩子,可能回家之后奶奶和爸爸妈妈说了今天的事情,爸爸和妈妈一听自己的孩子居然不会本能的打回去,十分的焦急,并没有和老师及时沟通,而是第二天午睡时直接跑到学校开始查监控,录制了全部的过程之后,才与老师沟通,妈妈说孩子因为这样都有心理阴影了,当时老师都惊呆了(因为最近这个孩子很喜欢和打他的小朋友玩,但是不怎么会表达,所以冲突的发生是他一直跟在这个孩子后面,这个孩子一着急就动了手),老师问到爸爸妈妈觉得接下来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冲突解决的时候,爸爸提出男孩子就应该本能的要先伸手打出去,这样才是男孩子该有的本能,并且这样才能告知其他的孩子:我并不是一个软柿子,不好欺负。宝贝妈妈也在家里说:我们也经常在家里和孩子说,你怎么这么好欺负,你不知道不能让人欺负你么?你不知道打回去吗?最后沟通的结果是,家长要求打人的小朋友要向自己的小朋友道歉,但是爸爸妈妈比较忙,没有时间来,要求老师把道歉视频录制下来发给家长。
有时候,我真的很想问问家长,你是真的在关心你的孩子,还是在满足你作为父母,但是很少为孩子负责的责任心?
家长忙碌,工作时间长,缺少长时间的陪伴我能够理解,但是如果因为这样,而缺乏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缺少了高效的陪伴,那真的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很多家长因为忙碌,总是觉得自己的陪伴少了,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有的就对孩子无限的宠爱,任由孩子做主,甚至帮孩子的每一个错误找好了全部的借口,而有的家长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瞬间,突然的就找到了父母的责任,为孩子出头,从理论上,而非实际需求上做了一些自认为帮助孩子成长的事情。
家长,你知道你的孩子最近很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么?你知道你他最近最大的进步是什么么?你知道他在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么?不,你不知道......你认为他被孩子打了之后在家里哭,是因为心理阴影,但是在我看来,我觉得是因为你用严厉的口气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好欺负,不会打回去!对孩子来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他恐惧的不是社交,而是社交失败后你批评且严肃的情绪。
如果你没有花时间了解你的孩子,那么我的建议是就不应该草率的批评其他的人,你应该反思,是不是你自己做的根本就不够
可能真正关心孩子的是你口中的那个对孩子照顾不够的老师,毕竟她知道你所不知道的孩子的一切,她了解孩子正在经历什么
忙碌不是借口,哪怕每天抽10分钟,关掉你的手机,专心致志的陪伴孩子游戏,认真的观察孩子的进步和需求,孩子都能够感知你的情感,而不是做一切只是为了满足你作为父母的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