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位妈妈和我聊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
从谈话中可以听出这位妈妈个人素养很高,她主要是和我聊她女儿的事。
她的女儿最近陷入了情感纠纷,初二的男孩女孩无外乎就是:她喜欢他,他喜欢另一个她。这个青春期的问题不是今天谈话的重点,因为这位妈妈很能理解自己的女儿。今天谈话的重点是她的女儿不太能面对给她带来情感波动的男生,严重到已经不想来上学的程度。
妈妈一方面特别理解自己的孩子,妈妈和我讲了女儿小时候的病,和我讲了女儿的坚强,和我讲了单亲家庭带孩子的付出。我很佩服这位妈妈,她和孩子在一起相互依靠,相互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而且言语之中并不怨天尤人,充满着即使困难也会努力前行的正能量。
另一方面妈妈却又有些焦虑,女儿现在初二,即将初三,迎来比高考还要高淘汰率的中考。女儿现在的状态怎么办?
说实在的,从和这位妈妈聊天的过程中,我一直发现她在强调她的女儿从小到大受到哪些同龄人所没有受到的苦难。而且,她还说,她和女儿谈心,经常回顾这些苦难来告诉女儿她小时候是多么坚强。听到这里,我大概也知道了她女儿为什么难以处理自己情绪了。
这就是有一个过于"细腻"的妈妈的问题所在了,所有问题都被放大,所有情绪妈妈都如临大敌。孩子皱一下眉头妈妈都想知道为什么,孩子发一个脾气妈妈都要觉得孩子变坏了。可能没有这么夸张,但不可否认,这样的妈妈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
就像南瓜上的藤,以"爱"为名包裹着南瓜,最终却成为阻碍南瓜自由生长的束缚。
不要做一个"细腻"的妈妈。不要孩子的什么事都想知道,孩子大了,她也会有自己的小秘密;孩子大了,她也会想自己处理事情,她也许并不想听从你的经验之谈和人生哲理。
对于个性偏内向的孩子(一般家长就是"细腻"型),就应该让孩子"野蛮生长"。
所以,我给这位妈妈的建议是:
1、记下生活中快乐的点点滴滴,不要总是回顾悲伤、苦痛。让孩子的回忆里充满阳光和笑声。
2、不要总让孩子坚强。坚强的前提是不幸福。要让孩子该哭就哭,该笑就笑。因为孩子有这样的权利,她不用背负过多,特别是这样敏感的孩子,就更应该告诉她你会有哭的权利,也会有笑的幸福。
3、妈妈要有享受生活的心情,上帝送给你孩子,不是成为你的负担,虽然很多妈妈认为这是"甜蜜的负担"。不要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放开手,就像南瓜的藤向外延伸,连着南瓜,也连着远方。特别不要有这样的情绪:我为了你怎样怎样。把一生都付出给了你,没有谁能承受这样的"爱"。
"爱"可以是润物细无声的,可以是直接热烈的,甚至可以是吵吵闹闹的。不管哪一种,父母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温暖的,舒适的,安全的。
孩子只是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和梦想。所以,妈妈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妈妈过多的操心、干预会阻碍孩子自己的心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