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来说,对于"发脾气”我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不会发脾气——学会发脾气——爱发脾气——克制自己不要发脾气。那我们一一来看这四个阶段的状态:
不会发脾气:小的时候我是不会发脾气的,但这种状态其实是一种很不好的状态。这是一种什么状态了?首先,我来说下小时候我妈是怎么对我的,我妈是那种情绪很不稳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管我做得好与不好,对与不对,时不时的就会指责我,对我说一些控制的话,比如说,“你这样对我,到时我死了,你就到我坟前痛苦后悔吧,想到自己那时怎么对你妈那样不好“,比如说,”父母就是天,你当然不能反驳,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同时我妈还是一个有着表演人格的人,她会在我哥、其他她觉得重要的人面前表演得自己是一个很明事理、情绪管理得当的人。有时,农村的阿姨们也会找我妈聊天,没事时我会偷听他们聊天的内容,你会发现只要是不关她个人的事,她会分析得头头是道,而且应对自如。那时,我就感慨,我妈这么厉害,怎么事情一到自己头上就稀里糊涂了。世间人都歌颂母爱,但我觉得并不是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大部分人只关心自己,哈哈,就像《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对他母亲说,”所以你们都只关心自己“。要做到真正爱自己的孩子,是要有很大的牺牲精神的。当然,我个人觉得朱朝阳的父母相当于现实中很多的父母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也没有达到真正爱孩子的地位。所以对比之下,现实中的很多父母其实是很不够格的。像这样,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脾气的,因为习惯了低自我,习惯了被别人说,习惯了自己低能,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有脾气。
学会发脾气: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不好,是在上大学后,那时我可能觉得自己总是呆呆地,没有意见,没有看法,典型的就是"都可以先生“,但我看到周围的同学,他们一个个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会说别人的对错,会有情绪。这样的我与他们形成鲜明地对比,我觉得自己不可以那样,我不能对所有的事情都OK,不能让别人随意对待我都可以。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决定让自己有脾气。这时有脾气作为一种保护,不让人受欺负。
爱发脾气:从第一次逼着自己有脾气,很快地我大学毕业了,跟着都考研的室友混,考上了研究生,从小没有感受到爱的我,内心其实是很渴望与他人建立深度链接的,但又因为缺乏安全感,不肯轻易地去尝试,其实圈子是很闭塞的。终于跨出勇气,恋爱生子,但你想想,那样的状态结婚生子,一事无成的自己,即便怀抱着对孩子深切地爱,但是生活中的茶米油盐酱醋茶很快就会把人弄得心力交瘁,因为自己的能量不足,因为不足以应对生活变化,很快恋爱的甜蜜就会变成一地鸡毛。那时的自己就是爱发脾气的自己吧,虽然当时的自己觉得对于事件的反应是很正常的,但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无疑是不成熟的,反应是非正常的,用我老公的话讲,我发起脾气来有时真的很像我妈。
克制自己不要发脾气:那什么时候我开始觉得要克制自己,不能随随便便地乱发脾气了。一是从跟家人慢慢地相处中,我发现,什么事情不管是你对,还是别人对,如果你发了过大的脾气,反应过激了,那么即便别人的错误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的脾气已掩盖了一切。这样家人对你的不满会越来越多。二是,现在时不时的冒出情绪管理不当出大事的例子,比如,北京动物园里妻子因情绪管理不当,在动物园开车门,导致自己及母亲被老虎咬死的例子。比如,妈妈跟前夫把电话争吵,把孩子直接从楼上丢下去的例子。比如,妈妈跟儿子争吵情绪管理不当,把儿子暴打一顿,发现儿子睡着不醒人世的例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在像我们警示着情绪管理不当的坏处。虽然这些例子是他人,但如果我们自己不稍加管理,这些例子的他人可以很轻易地变换主角,变成我们自己……。三是,有一次我跟我妈打电话,又听到她在抱怨我爸对他如何的不理解,帮着外人,总是踩压她,并恶狠狠地说我老爸。听着我妈的抱怨,现在的我可以做到只用耳朵听着,不再卷入我妈的情绪里过多的怜悯她。俗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也只能过自己的生活。看到我妈的境遇,我有时感慨,我要不要在几十年后变成我妈那样子,那样不被人授受、认同的样子。说真的,没有人可以一直承受周围人的坏情绪。坏情绪一方面是会对自己造成危险,如二里的例子。另一方面,自己也不会收到什么好结果,如三的例子,把自己弄成众叛亲离的地步,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儿子因为不想承受父母的暴脾气,杀死父母的案例……
所以我为什么劝你不要发脾气,是的,人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明辨事非的能力,但是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什么样的人爱发脾气了,往往是那些自己做得比较好,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人爱发脾气。因为他们接受不了不那么完美的现状。所以遇到事情不那么合自己意时,忍着点吧,没有那么重要,反而是你的过激的反应把事情搞得那么糟糕了。没什么大不了,洗个澡,睡一觉,第二天又满血复活了,别人对你好或不好都不那么重要,因为你看重你自己,在你自己这里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