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直入法——谈全息思维
单刀直入,原本是比喻说话时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将它作为治疗疑难病症的一法,是指在治疗一些急重证时,抛开面面俱到、四平八稳的遣方用药做法,而着眼根本,投专方以直决病所。
当然,这首先要求辨证清楚,目标明确。因为很多时候的平稳用药治疗,其实深层原因不是病情需要,而是医生对自己的辨证结果没有把握。
在治疗急重证时,这种治疗必然在求稳求全中丧失主攻方向,其结果只能是如细雨之于烈焰,绝无扑灭作用。
而采用单刀直入法治疗,则如挽大厦之将倾时用猛力或巧力于一点,所谓“以四两而拨千钧”。
此时,任何庞杂用药,看似标本兼顾,实如挽倾厦之八方用力,非但力量分散,乃至会力量抵消。
单刀直入法的具体运用,在于掌好“单”和“刀”两个字。
“单”是指此法适用于病机单纯,而病情却较急重的情况。“单”的另一层含义则是用药专一,且能以简单而收速效。
如治疗痛经患者,轻时当然可进行服药调治。而严重者每于发时剧痛不已,满床翻滚,哭喊嚎啕,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冷汗淋漓,这时用汤药煎服治疗显然是缓难济急,而针对其病机为阴寒内侵,阳气受阻,寒凝气滞的情况,采用外治法治疗,常可立即收效。
药用生附片50g,肉桂20g,荜茇20g,吴茱萸20g,捣为粗末,加盐250g,同炒至滚烫,用一薄布松松包好,熨摩少腹。并准备热水袋,在熨烫药将冷时置于其上,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敷上数分钟疼痛皆可得止。
疑难病中的急重证,常因患者的难于忍受,家属的焦灼吵嚷而使医者临场慌乱,目光仅聚焦于其高烧、剧痛、出血、惊厥、昏迷、吐泻等某一突出急重主症上,忽略了患者的其他表现,或对患者本身不难辨析的症状出现误辨。
这时,尤其要求医者沉着镇定,深入分析,当准确地找到病机后,常能用极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曾治一头痛患者,3天前开始头痛,尤以前额为甚,痛至欲裂开感,住院治疗不效,自动出院来诊。
来时患者抱头叫喊,头痛如裂,身热自汗,口渴欲饮,面红如妆,脉大,舌苔白。
程国彭在论述头痛时认为:“除风寒外,复有偏头风,雷头风,客寒犯脑,胃火上冲,痰厥头痛,大头天行,破脑伤风,眉棱骨痛,眼眶痛等证。
更有真头痛,朝不保夕,势更危急,皆宜细辨。”说明头痛不仅原因复杂,且可出现重危证。
本例疼痛剧烈,病势急重,住院治疗3天不效,当属程氏所列证候的何证呢?
据其临床表现,当属胃火上冲。
而若以仲景法观之,则当属阳明。“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即“胃家”,而“热盛”与“火上冲”在此同义,二者原属一候。
但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阳明头痛并不甚严重,如此剧烈之痛会是单纯阳明里热熏蒸所致吗?
为了弄清这点,必须深入研究阳明。阳明经除包括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以外,还包括了手阳明经脉和足阳明经脉。
手阳明经脉从食指外侧循臂,上额至面部。足阳明经起于鼻梁凹陷处两侧,络于目,二经均循行于面目。
故邪犯阳明,极易循经上行而致头额面目疼痛。
而阳明主燥,又为多气多血之经,病后邪热极易嚣张亢盛,这种嚣张亢盛之邪熏蒸于头面,壅滞于经络,头痛即作。因此,邪越甚则痛越烈。
不仅如此,“头为天象,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此……若邪气稽留,脉满则气血乱,则痛乃甚,此实痛也”(《医宗必读·头痛》)。
可见,本例痛剧的原因在于三点:
第一,阳明热邪亢盛;
第二,病邪作用于特殊部位;
第三,病邪导致了气血逆乱。
其病机为阳明热邪炽盛,熏蒸上攻头目。处以:石膏120g,知母10g,菊花30g,川芎40g,全蝎10g(焙,研末冲服)。上方仅服2剂,即头痛全止,诸症消失。
本方药仅5味,而用量特重,就是临床在“单”原则指导下施治的实例。
“刀”则是用效端力宏之方药,如快刀剔腐、利刃割赘般快速收效。因而,迥异于调节以见效、积渐以收功、标本以兼顾的一类治法。
如曾治一腰痛患者,已在一家三甲医院诊为“腰椎间盘膨出”,久治不效。
不仅痛至不能屈伸,且已不能站立行走,其家属用轮椅推入诊室。
细询在久治过程中,蠲痹祛寒,温经止痛,行气活血和温补肾阳之药皆已遍用,且坚持针灸理疗多日,均未见好转。
分析其病乃寒邪深入骨骱,留而不散,凝阻经络所致,必以攻逐透达之专药,方能直达病所而溃散寒邪。乃用五积散加减。
药用麻黄15g,桂枝12g,细辛10g,白芍30g,川芎15g,当归12g,红参12g,炙甘草10g,炮附片20g,仙灵脾20g,炙马钱子1g(研末分3次以汤药冲服)。
不料患者服下2剂后,即疼痛大减,不仅能缓慢弯腰伸直,尤其令人吃惊的是,竟能下地自行走动。
这里,所用之煎服药必早已用过,而再用的原因,更多的是作为送服马钱子的媒剂。王洪绪说:“马钱子善祛深入骨骱之风寒。”而张锡纯亦力推此药,“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他药”。
可见,本案能取得神奇疗效的原因,是准确针对病机,遣用了极具特异治疗作用的马钱子,从而使该药在治疗时发挥了“刀”的作用。
单刀直入法不仅在治疗急重证时堪称“杀手锏”,而且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机会。
1、名气,光环和大话,很多都是泡沫,吓唬忽悠别人的。
但如果自己也入戏太深,深信不疑,突破泡沫的边界,最终是要吃大亏的。
2、作为一名管理者,一定要比手下人闲。
工作要先让手下做,然后剩下难事,下属处理不了的事情,才自己干。
不要做手下也能做的事情,否则就会造成你自己忙,反而手下闲的局面。
管理者只有闲了,才有时间去思考别人想不到的事,做员工做不了的事,考虑大家怎么能把事情做好。
3、人要有认错和认赔两种品质。
认错就是不要固执于【我还是原来的自己,没有一丝丝改变】,而是要不断进化。
《原则》的作者雷·达里奥有个傻子定律:
进步就是相比今年,去年的自己就像一个傻子。
认赔就是如果自己进入了不适合的关系,或做了错误的投资,最好就是认赔离开。
而不是纠缠下去老要回本,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如果你不能认错认赔,你就没办法真正的自我更新,你就会越来越傻逼。
4、足够投入,看上去抽象,其实是能够被其他人具体感知的。
不够投入,没有跟随,足够投入,就先影响自己,然后影响他人。
眼里只有成事,就不会计较代价,别人能够感受到,然后被带动,可惜这不是常态。
大部分情况下是,谁都想要结果,谁都不想付出,或者总是在预算内付出。
10个人合作,每个人承担10%,肯定没戏。
一定有人付出了15%,20%,甚至50%,才能把大家粘合,一个团队一个家,有这样的人才能成。
超额付出的这一位,看上去会吃不少亏,但是,他才是那个对环境依赖最少的人。
对他来说,别人最好能给力,不给力也不会是绝境。他不需要帮等靠,总是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省下哀叹的时间去创造,其实很划算。
5、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用开放式的问题来点燃人们的创造力。
比如《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因为一个普通劳工简单的提问而写出的一本名著,这本书还得了普利策奖。
这个普通劳工的问题充满了好奇心:为什么我们这么勤劳,但是我们没有钱,而你们这些白人会有这么多的钱?
然后作者就开始追根溯源地去研究西方发展的过程。
所以所有的开放性问题要好的话,就必须得有好奇心的支持。
比如阅读《人类简史》的时候,可以了解到,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跟哥伦布航海的时候几乎差不多。
但是郑和下西洋除了给别人送去一些礼物之外,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质的改变,而哥伦布的航海会整个改变欧洲,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一个开放式问题,通过这个开放式问题就会有特别多的人要把那本书拿出来翻一下,研究一下。
对于孩子也是,一定要能够使用开放性的问题,来鼓舞和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会逐渐被磨灭的。
分享一个带有生命力的问题方法:
如果不是呢?假如不是呢?
这个问题是个万能问题。
比如孩子们总是要上学,那么假如一个孩子可以不上学,会怎么样?
漱口方:生蒲黄12克,五倍子9克,生甘草9g水煎,放凉后漱口。稍在口中留几分钟,然后吐掉,可减轻痛感[微笑]。
严重口溃,结合辨证:有上边谈到的五个泻心汤方;还有心经郁热,心肾不交-交泰丸(黄连18肉桂3);虚火上炎,厚土醒脾-封髓丹(黄柏9砂仁4.5炙甘草15);湿热中阻,清金益水-甘露饮等。
漱口方中,祛瘀止痛-蒲黄(入肝经,心包经)痛重可加量,敛降肺火的五倍子,解毒伏火的甘草。疗效好[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