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据说是一个00后的孩子,这是他的第二本诗集了。对于现代诗,我也只看过几句市面上流传比较广的语句罢了,而这本书虽然没有出来什么金句,却是带给了我一个神奇的体验。
诗歌是个人所见所想的体现,和叙事文是两码事,可以是残缺的、模糊的意向体现。这本诗集很快就可以翻完,但是里面很多段落,都有一些有意思的解读。
比如《寄存费》:据说,每个小孩在妈妈肚子里,都要交一笔寄存费····只能拼命读书,回报父母。
我看到的是传统观念中的孝顺父母、乌鸦反哺的意向,虽然看到了孩子的心意,但是回想一下,现在已经不是农耕社会了,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老了,真的需要养儿防老吗?也许教孩子活出自己的态度,比传统的孝顺模式更有意思吧。
《抽陀螺》里面提到:抽陀螺,把我带回,爸爸的童年····让手机游戏和电脑游戏见鬼去吧。
这是父亲节里,父亲送他的礼物,看来即便是不同的代际下,虽然平时玩的东西不同,但是人的本质是相通的。不过当我翻过这一页,却看到另一篇《苦恼》,上面写着:下辈子选父母,我还选爸爸妈妈,选之前,拜托上帝改造一下老爸,让他允许孩子,玩电子产品。这态度的转变,不禁让人莞尔。
《致爸爸》写道:老爸谢你娶了我妈,生下我,我爱你们,最主要的爱,是和你一起减肥。这最后一句话最有意思,可以看出来,对于孩子来说,爱往往是会落到某一个具体事件上的,至于是哪件事,往往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了。
《下午四点,去吃牛肉面》,这首诗让我想到了火影里面的漩涡鸣人,距离第一次看这部剧,已经接近十年了,还记得里面的漩涡鸣人最爱吃的是大碗拉面,随着剧情推进,那个爽朗的少年背负了更多的责任,而拉面味道也许没变,但拉面馆可能已经不在了,时间的流逝往往是悄然而无情的,这种惆怅之情,就如同这首诗上说的:这碗面旁的店都拆迁了,我希望这碗面能吃,很久很久。
《最幸福》这一篇让我深有感触,自己的娃也是在睡觉前各种搞怪,但一旦躺下睡着了就特别可爱,也许在她眼中,就如同诗上说的:最幸福的事,和最痛苦的事,是同一件事,那就是,睡觉,只要睡觉前,不弹钢琴、不听英语广播、不读古诗,不要必须刷牙150下,睡觉就从痛苦,转化为幸福。
《胖子减肥记》让我看到了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也更印证了那句俗语: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到公园上班》这篇写的依旧白话,不过我们可以发现,在孩子眼中,原来去学校上学、去公司上班、去公园玩耍,都可以统称为上班,孩子往往会将不同事物找出共性。
《致姥爷》这一篇寥寥的四行文字写出了老爷的四个特点,也告诫着我自己,你希望自己在孩子眼中有着什么样的标签?
我们往往会觉得在学校因为有很多的作业会很痛苦,但是《开学有福利》这一篇可以看到,在小孩子眼中,开学这一天没有作业,而且还有鸡腿吃狮子头吃,所以开学的第一天是最幸福的一天,他们的价值观简单而直接。
《意外事故》这一篇我们可以看到,在孩子的眼中,虽然社会上有很多的新闻,有很多激动人心的事情,但是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身边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被老师罚抄作文,家里的米饭煮糊了,我想这不是对社会的冷漠,而是珍惜眼前的事物。
《北京人需要什么?》这一篇小诗里面,透露的是在孩子的眼中,北京环境的恶化问题,也许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后遗症,但不希望孩子的童年里面见不到蓝天白云。
《真相》虽然最后一句借用了柯南的名言,但也很好的道出了孩子眼中事物的本质,他们眼中没有太多的意义,只有最简单的因果关系,这样去看待问题是好事还是坏事,不好评论,但希望这样的状态在童年可以保持下去.
《戒》这一篇有点发人省醒,一些大人眼中的坏习惯在孩子的那里,那是自己的构成一份,所以如何的去引导孩子认知自我,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土鸡蛋》和《蹲着吃饭》这两篇,描述了孩子眼中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土鸡蛋的美味让孩子发觉了自己的乡情,也许这些概念有一部分是外界传递给他的,但是可以抓住一闪而过的情绪,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记载的事情,蹲在地上吃饭,这是一个刚去农村的孩子才会注意到的细节,这一个动作在特定环境下,代表着随性、舒服,脱离了规矩和束缚。在感慨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为什么农村生活,在孩子的眼中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别人家的孩子》这是大部分中国父母都会去说的一句话,也许是用来激励,也许是用来鞭策孩子。但是换个角度看看,自己家的孩子也可能是别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亮点,没必要去刻意拿自己的短板去和别人的长板比,即便是在应试教育下,也需要掌握分寸感。
《不停开会》中想象出了鸟儿吵闹的原因,这想象力在国内蛮有意思的,但是在国外,也许只是创意写作的一部分,好在越来越开放的世界里,这些理念也在渐渐进入每个人生活。
对于一个平日里,满脑子都是逻辑线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个有意思的放松器,虽然言语稚嫩,但是透露的童真和不拘束的想象力,才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