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收到一张照片,是群友家里宝贝要上小学了,这是报名那天早上的照片。
或许我孤陋寡闻,这种情况太普遍了,更甚的还多着呢!这样的场景令我再度想起了几年前的那部电视剧《虎妈猫爸》,就是具体的反映了当下父母、孩子、家庭所面临的孩子教育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虽有夸张但确实是各种现实困扰的呈现。
我个人是一个代入感很强的人,每每看电影电视剧,都能很快的感受到其中人物的情绪。记得追剧那会儿,看着虎妈那一连串不停歇的“忙活”,我都开始焦虑了。这个焦虑不仅仅是看到母亲为孩子的教育、成长、未来所困的着急,也在担心着当前社会状况、作为父母的无奈和无助、作为孩子的压力。
如今,看到这般场景,不禁想要对于电视剧中和现实中所表现的教育现象,写下几点自己的思考:
第一,一切都要争最好。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都在时刻想着要给孩子最好的,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环境、最好的同伴···家长疼惜孩子的心情显而易见。只是这个“最好”往往是家长自己认为的,到底什么才是最好,孩子需要什么,怎样才能对孩子最好却往往被忽略了。还有的家长的理念是“别人怎么样,我们也要怎么样”,这样随大流的选择成为一种无奈或者家长缓解自己焦虑的方式。孩子是一个人,也只是一个人,他们需要身心全面的发展,他们也有能力自己去成长。家长可以做的是提供相应的环境和信息,发现孩子的喜好、特点以及适宜的发展方向,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助力,而不是强加自己的意愿给孩子。
第二,一个大家庭几乎所有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三代人除孩子自己所有的亲人长辈都要给孩子的教育出些力,出些主意并付诸行动,一个身心并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究竟何去何从?实际上家长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自己未完成的期待着孩子可以去完成。且不说权衡与选择,试想当一个孩子背负了如此多的期许和“情债”,他还有多少能量用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呢?其实,一个家庭中除了亲子关系还有夫妻关系,与长辈平辈的关系,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成人需要去经营的,和谐而美好的家庭对孩子帮助和影响才是积极深远的。与此同时让孩子明确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慢慢学习为自己负起责任,融入家庭责任中,也是他自主和自由的过程。令孩子们发现生命中很多需要去做好的事,可以做好的事,能力和学习成绩将会成为成长的附加值,而不是唯一目的。
第三,片面看重学习成绩,孩子的生活和生命被狭义的学习所占据。或许被外物所迷惑,也或许家长本身就没清楚学习和成长的真正意义,致使当下的家长、老师、学生全体一味重视学校的学习成绩。因此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孩子进了大学反而抑郁了”“孩子因为一次没有考好而跳楼”···当生命中唯一的目标没打成或者没有了,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孩子们带着困惑离开了。其实一个孩子乃至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格方面的成长,而家长要做的不是一个监督者,而是一个人生的导师,要提供一系列帮助孩子人格发育完善需要的环境和条件。这件事情说起来真的是困难,可这的确是作为家长的功课。
第四,家长没有方向,便寄希望于学校和各种所谓教育机构。要去好学校,获得好资源好环境,要把课外时间都用做提高各种成绩和发展特长,看起来孩子们确实多才多艺了,面对着一张张的课表,密密麻麻的时间安排,孩子们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呢?这些事情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什么?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什么?···这同样关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
第五,孩子有挫折,先发作的是家长。当孩子遇到麻烦,家长去联系老师,家长帮忙摆平。家长希望为孩子打算和铺平道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事实是家长并不能为孩子抵御所有、安排所有、预见所有,孩子也不会在这种状况下,自挫折中学会调整。让孩子有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保持健康向上,遇到事情能够有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才是更好的保护伞。诚然许多家长自小的学习中就没有如何做父母这一系统的知识技能培训,也出于此,家长也许更应该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让自己少走弯路,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少走弯路。
第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发现了只抓学习是错误的方向以后,家长们开始学习“放手”,或许因为之前只懂得抓学习,现在“放手”却不知做什么了,放手变成了放任。放与不放两种结果和困惑也开始显现:不放手被诟病,放手了又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反而引起更多的焦虑和矛盾。实际上,纠结不应在是否放手,而在如何放手,之前是家长在狭义的学习这一单一问题上将孩子抓的太紧,凡事按自己的意愿,学习之外的事为孩子代劳。现在要做的从放手转向引领,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意志,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因此放手绝非撒手不管、听之任之,而是让孩子可以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家长为他提供帮助。此时,家长学习如何做,并把握适合自己孩子的“度”是对家长的考验。
总结而言,做家长真的不容易,面对各种外物的发展、实际的变化和影响难以避免,家长迷失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却很容易。都说教育是人影响人的过程,作为家长自己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也往往源于自己就没有接受过适宜的教育,没有发挥自己原有生命能量的成长过程。这就更需要家长去避免把自己没有得到加到孩子身上;自己已经得到的也希望孩子得到。将有的孩子变成家长实现自我期待和未完成心愿的工具,孩子不堪的那些重负中这些占比重也很多。
把自己无法做好的事情交给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虽然可以暂时的减少一些麻烦,但后续需要面对的痛苦却很可能会增加。作为家长,积极弥补自己的不足,完成自己的成长和成熟,学习更多更系统的引领孩子成长的知识和方法,成为孩子人格成长的榜样,是当下一个大课题。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可以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