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是文学传统传承与发展的基石,是我们进行文化思考的真正基础。
从本体特征上看,文学经典是原创性文本与独创性阐释的结合,是难以复制和模仿的。它蕴含社会和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宝钗的“圆滑世故”,《红楼梦》这一文学经典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且富有魅力的事物。
从存在形态上看,文学经典具有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征。他是历史长期检验的产物,经久不衰。历史与时间是经典最公正的评判者。不同时代的经典标准是不同的,对于经典的评价和选择也是不同的。如陶渊明的诗歌在不同时期被认为的程度也不同。
从价值定位上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经典是民族与国家的文化精髓,能够集中反映其文化本质和价值理想的作品。其蕴含丰富的社会与历史意义。《诗经》开创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文学经典是颇具审美魅力的典范的文学文本。其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具有不及物性,不能直接诉诸可视形象,需要读者在理解语言文字符号之后进行想象。前三点是经典都具有的,第四点是文学经典所独特具有的。
经典是民族与国家的文化精髓,能够集中反映其文化本质和价值理想的作品。经典具有独特性和无可替代的代表性,是难以复制和模仿的;经典是历史长期检验的产物,历久不衰,历史和时间是经典最公正的评判者。文学经典是文学创作的借鉴对象,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参照标准,更是文学接受的宝贵资源。
经典是离不开阐释的,在后人的经典化进程中得以发扬。先经由普通大众的阅读,再由专业批评家的评论,转至文学史家对其内容的分析,经由意识形态的审查,再突破传播手段,途径和范围的制约。
在文学创作上,文学经典对读者的二度创造有一定的制约。对某部文学经典的接受效果实质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前人。在文学批评上,文学史表明,不同时代的经典标准是不同的,对于经典的评价和选择也是不同的。文学经典在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甚至里程碑的意义。需要专业人士先进行解读。在文学接受上,文学经典是文学接受活动的重要对象,文学经典对文学的接受活动产生影响。影响既有正面也有反面。正面影响集中表现为对读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改进、丰富和完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容易使读者产生某种审美的惰性。文学经典和文学接受互相推动,共同促进着文学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