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土生土长兰州人,从小跟着老爹品鉴兰州各地牛肉面馆,看到标题觉得很有必要来答一波~
大概牛肉面属于在全国各地知名度都很高的美食,不过曾经出去旅游的时候尝试过外地的牛肉面,虽然看起来品相差不离,但是吃到嘴里却不是那个味儿。也许是因为兰州的气候,兰州的水土赋予了牛肉面独特的滋味,再也许有一种根植在骨子里的家乡情怀吧^_^
牛肉面的基本广告词: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这个可以说是很厉害了,一碗面的精髓也就在这几处了,不过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关注牛大的点不一样,像我就比较关注牛肉面的汤,要清要香,是肉汤的香味而不是调料勾兑的气息,我老爹喜欢的就是面条比较劲道的,他一般会看师傅拉的面会不会有面结,然后根据他的口味找到最喜欢吃的一家。牛肉面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很快捷,也很能被多数人包容,而且从进店买一碗面拿到面票起,就会开始参与到面的制作中去,老爹喜欢二细,我呢就喜欢细滴,有时候会要毛细,其实不同粗细的面条吃起来都是各有风味的,最好要亲自尝过各色各样后养成自己喜欢的,习惯的,然后自此形成一种偏执的热爱。然后的环节,你可以和师傅说多要汤,多要萝卜,多放葱花少放香菜,少放辣等等,大概你能提出的要求都会得到满足,而以上的一切,完成不过两三分钟。我总会对牛肉面师傅超常的记忆力感到佩服,看起来排着长长的一串队伍,每个人要什么他心中能做到一清二楚,就像老爹说的,小面馆里也会藏着大师傅。端上面的那一刻,心里就会开始觉得踏实,放醋,要一份小菜,来个肉蛋双飞,牛肉面有了这些佐品而更加完美。
牛肉面馆一般都是人流的集散地,一个早上形形色色的人来了又去,如果在不急着离开的时候细心观察,会看到这个城市的平凡生活气息。可能那边桌上一家三口的父母正焦头烂额于给孩子喂饭,这边桌上穿着工作服的小伙三两下解决一碗面,潇洒地离开了。角落里有一对老夫妻慢慢悠悠地吃完绵软适口的细面,老头儿还贴心的为老奶奶准备一张纸巾擦擦嘴巴,靠近门口蹲着的拉面师傅吸溜吸溜地喝碗汤应着下个撒滴的叫声回到了面锅前。凑成一群的学生们合着要一份牛肉,你加一块我加一块说说笑笑吃完了面。不急着走的老顾客会在吃碗面后点上一根烟和老板拉扯几句闲话(兰州人管这叫做pian xian chuan)。往往是在这样的时刻,我在人声嘈杂的环境里却感到踏实和自在。对面的老爹已经吃完了一碗面,会笑着问我要不要再加点汤,对我评说几句面的味道。然后擦擦鼻尖上沁出的汗珠,离开面馆。好像每天都重复着吃面的程序,可人就是不会感到厌烦。遍地开着的面馆,都有各自的风味和固定的顾客,或许没有非常富丽堂皇的建筑,甚至于看起来有些油腻的桌椅板凳会让人畏退,可牛肉面就是那样自然地存在着,滋养着兰州人。
只有在兰州才会在吃一碗面的时候很安心吧,异乡的面总是因为掺杂着复杂的情感被弄得变了味,于是开始不断怀念家乡的味道,不断想起曾经吃面的场景,不断思念曾与自己坐在一张桌上喝下一口热汤的人。在异乡的牛肉面总是不正宗,可能缺乏的就是那份兰州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