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篇【感谢贫穷】火了。作者是来自河北超级贫困县、以707的高分考进北大的女孩王心仪。
姑娘文笔还是不错的,一看就是那种中规中矩的高考优秀作文类型。
主流媒体特别喜欢宣传这类正能量的东西。出发点是好的,告诉你阶级没有固化,努力就有希望。而希望,就是穷人的吗啡,伤痛的时候来上一针。
[if !vml]
[endif]
单看这个标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贫穷让她考了707分呢,那还给孩子报什么补习班啊,都拉去吃苦训练营就好了。
事实果然如此吗?我当年参加新概念时的作文命题是【我眼中的中国农民】,坐在考场发呆了半个小时,心里慌的一批,不知道该写什么,因为从小到大我根本没见过农民。
后来我复读,去的是特偏僻的县城中学,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贫穷。
学校冬天没暖气,人生第一次生了冻疮。夏天没风扇,每天都是蒸桑拿。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一群人只能光着身子在厕所拿水桶往自己身上泼,痛经就是冬天泼出来的。
每天都有从农村跑来探望孩子的父母,给孩子带一罐蒸熟的肉丝,省着吃能吃俩礼拜,这就是改善伙食了。
现在回首,那样的经历也是噩梦一场,我反正是完全做不到感谢,要说谢,我就感谢即便那个时候也还没放弃人生的自己。
因为穷,放弃自我的人简直不要太多,三天两头都能听到某某打算辍学打工了,某某准备嫁人了,某某某被班主任从网吧又揪出来了……
王心仪大概也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可能还要更恶劣,所以她最该感谢的,是那个在逆境中不抛弃不放弃,从乡土地里一脚水一脚泥淌出路来的自己,以及那个一直鼓励她的妈妈。
[if !vml]
[endif]
她的文章中最让我动容的不是那堆空洞无物的排比句,而是她妈妈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早早教自己背诗算术,鼓励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有个超级励志正能量的朋友刘媛媛,也算出身寒门,她之前在演说家做过一个著名的关于寒门的演讲。
后来我跟她聊天,顺便了解了一下她的情况,她妈妈没什么文化,但是人很要强,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她是北大硕士,她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也都是名校毕业,家里从小就有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if !vml]
[endif]
这说明什么?父母的言传身教比物质重要得多。
我也见过一些土豪家庭出来的孩子,父母有花不完的钱,每天没事去赌钱,输几千万面不改色。
孩子送到了最贵的学校,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出国读书,混得还是当地华人圈,英语连正常沟通都费劲。
但是同样重视教育的情况下,你说穷人和富人哪个机会更大?显然是后者。这个不是偏见,而是现实。
有钱,就有条件带孩子去看世界,去最顶尖的博物馆,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想踢球踢球,想骑马骑马,什么兴趣爱好都可以培养。
这就好像现在的运动员都喜欢在装备上下功夫,换一双世界最顶尖的高科技跑鞋,速度就能提高那么几毫秒,这几毫秒对于普通人来说没用,但高手之间决胜就在毫厘。
我来自的还是二线省会城市,去北京上学,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北京的孩子,见识广得多。
中学就开始做课题,暑假全世界跑,有的会三四种语言。他们入学时成绩不是最高的,有些甚至还垫底,但是一两年时间,就重新成为了年级前几名。
所以,对于王心仪这样聪明、努力、有天赋的孩子来说,如果不是贫穷,完全可以更优秀。
对比王心仪和去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的讲话,其实已经高下立现,熊轩昂看到了阶级鸿沟带来的不公,而王心仪还停留在原始的感恩,感谢命运,感谢贫穷。
[if !vml]
[endif]
这就是贫穷对一个人视野的局限。
小王说: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你让我和玩具、零食、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谢谢你,贫穷,你让我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
作为成功者当然有资格发言,但还是摆脱不了自欺欺人的嫌疑。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姑娘,我问你,既然贫穷这么美好,你会给你自己的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你愿意他在最宽敞明亮的客厅玩最新款的乐高,还是在泥泞的村口光着屁股玩泥巴?你愿意他丈量世界的标尺是天与地,还是从村头到村尾?你告诉我,哪个世界更美好?
如果贫穷和苦难真值得歌颂,那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就像如果多难真的可以兴邦,那津巴布韦应该是世界第一强国。
一个走出来的王心仪背后,是无数个被贫穷打垮,放弃了学业,最终沦为社会底层的孩子。
面对逆境,不抱怨,不放弃,怀揣希望,这是对的。但是永远,永远,不要去美化贫穷。只有发自内心的痛恨贫穷,才会有冲出来的力量。
贫穷不是天灾,是人祸。是愚昧之祸,是落后之祸,是政策不到位之祸。
而我们终生要为之努力的,恰恰是消除一切贫穷和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