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静静地望着挂在墙上的父亲的遗像潜然泪下。父亲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已经快三年了。在我的记忆里,我一直认为我没有得到父爱,包括我的姐姐妹妹也是,因为在我看来我的父亲不爱家里的任何人。
父亲退休之前一直在外地工作,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回家一次。在他在家的时间里我总觉得他视我们姐妹为空气,在我们面前永远是板着一张脸。小的时候,我们对他说:“爸爸,我饿了。”或者“爸爸,我冷”。“找你妈去。”父亲面无表情地回答我们,然后继续看他的电视。直到我们大声地叫唤“爸爸,我摔倒了。”他才快步走过来一把把我们给提起来。当我们学着别的小朋友跟自己的父亲撒娇一样,对他伸开双手说:“爸爸,抱抱。”他总是推开我们,去干着他正在干的事。小时候我们最怕的是生病。因为们一旦生病他就会气急败坏地把我们送到医院,一路上骂骂咧咧。生病的疼痛很快忘记了,但他的气急败坏、骂骂咧咧却让我们很长时间都记忆犹新。再长大一点的时候,他对我们有着严格的家规。“吃不言,睡不语。”这是教导我们吃饭和睡觉的时候都不准讲话,谁若违反了必定挨一顿打。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父母和老师说话不准顶嘴,更不准反抗,必须无条件服从。干什么事情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否则不准干。学习成绩不管好不好,必须要刻苦、用功,不准贪玩。不准和任何人吵架,别人找着你吵架你就让开。不管是多么寒冷的冬天,早上6点钟我们姐妹必须要起床,若不起床他就来到我们房间里直接把被子掀掉。晚上10点钟一家人必须熄灯睡觉。我们在这种氛围中长大了, 因为他的“冷漠”、“苛刻”,我们对他总是敬而远之。有时甚至会孩子气地想父亲如果总不回家那该有多好。
父亲的辞世我伤心,但更多的是对他的不解。母亲并不解释什么,她只是说:“我只是一个家庭妇女,负责照顾孩子、老人、做家务,挣钱养家都是你爸爸。他只有小学文化,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在外面能找到一个收入不错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不知疲倦地工作,挣的钱一分不少地都交给我,自己连一份早餐都舍不得在外面吃;一个人长年孤身在外面,自己照顾自己,身边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衣服破了自己缝着,他从来不会自己给自己添置一件新衣除非我给他买。是你的父亲把我们一家人从一个小乡村带到小县城,让我们一家人象城里人一样生活。”听着母亲的话,我开始回忆起父亲的点点滴滴。
我们姐妹三人都没考上大学,本来都应该在乡下生活,因为父亲我们全都来到了小县城并且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羡慕,我们也特骄傲,高兴之余不免向熟悉父亲的人打探一下我们所不知道的父亲的另一面。人们说,父亲性格内向、木讷、老实本分,所以朋友很少。父亲本来是在他一直工作的单位做零时工,有一次单位领导安排他挖一条长20米、宽2米、高3米的沟渠,父亲早4点上班,晚7点收工,中途吃点干粮,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工了,于是领导便给他转正让他做了一名正式工。因为他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不讲索取,只讲奉献,对谁都很实诚,所以单位领导喜欢他,并和他成为了朋友。我们一家人能从乡下来到县城并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就是领导鼎力相助的结果。他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只要他知道谁有困难不管是他认识不认识的人他都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所以在他的葬礼上这些人也赶来送了他最后一程。在我们眼中一个冷漠、刻板、说一不二的父亲,原来还是这样的一个父亲。
仔细想来,我对父亲的疏远是多么的不应该,其实骨子里我和父亲都是一样的人。我也性格内向、木讷,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哪怕是最亲近的人,所以外面的人觉得我冷漠,家里人也感受不到我的温暖。我小时候一直耿耿如怀的生病事件,妈妈是这样对我说的:“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囊中羞涩,担心治病用了钱家里生活费不够;父亲很快就要去外地工作不能帮忙照顾,母亲本来照顾一大家子人就忙不过来了,再碰上个谁生病母亲只会把自己累病,他担心母亲;不管是大病、小病,生病了就会让父亲担心、着急上火,他不愿家里任何一个人生病,一旦遇上这种情况他就无法自控。” 我也和父亲一样偏执、脾气暴躁,因此既伤害了身边的人,自己也不快乐。但是我也和父亲一样勤劳、善良,真诚地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认真地活着,对生活充满热情。父亲不会对我们姐妹表达他深深的父爱,是因为他的父亲也没给过他父爱,他不知道怎样去爱我们。在他看来,让我们姐妹吃饱、穿暖、有书念就是一个好父亲,所以直到他的生命快结束他才停止履行这种责任。
我曾经以为我会很快习惯没有他的日子,我却发现我无时无刻不在深深地思念着我的父亲,每当看见他的一件旧物品都会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父亲,来世我还做您的女儿,我会学着做一个合格的女儿,让我们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生活不再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