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学习《让孩子独立》一书中关于“ 提升自我效能,让孩子积极配合不是难事”这一章。
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模式、情感反应,进而影响他们新行为的习得、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抗击挫折和压力时的表现。
孩子对于自我的认同,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就是表扬,而这些孩提时期建立起来的自我认同,也会成为他们日后投入成人世界的重要心理能量储备。很多时候,孩子有多大的精力、耐心和热情去追求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目标,与其说是依托能力,倒不如说是依托自我效能。在很多情况下,让孩子打退堂鼓的并不是难度太大的任务,而是他对自己尚还缺乏足够的信心和认可。
真正优质的激励行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原则基础之上的。首先,表扬和认可必须在行为结束或成就达成之后。鼓励孩子投入并引导他具体要怎么做;在行为之中,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支持和适时的指导;而唯有在行为结束之后,等有了一个具体可夸奖和鼓励的结果时,我们才可以不吝言辞地夸孩子。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一定要让孩子亲眼看到自己值得表扬的成就或者有效的进步,才能让鼓励落到实处。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候,孩子只要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甚至不需要你的鼓励,只要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他们就可以获得自我效能的提升。其次,鼓励不应该涉及物质。对孩子来说,夸奖不应该涉及物质奖励和奖品,而应该主要集中在言语、精神的高度认同,以及给难得的成就留下纪念上。最后,家长应该积极寻找孩子值得鼓励的方面。值得夸奖的其实远远不止成绩、才艺与天赋,好奇心、善良、专注、兴趣、幽默,甚至失败过后的乐观都是值得夸奖的。
总结: 在赋予孩子自我效能的过程中,家长能做的、该做的: 第一,不要给孩子任何性质的奖励,无论以何种形式;第二,多夸奖孩子那些能增强其自主能力的特质;第三,不要让夸奖的强度超过孩子的真实水平;第四,多夸两句,“高帽”不嫌多,多点表情,情感共鸣也是一种鼓励;第五,要夸孩子本人,别仅仅夸他做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