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小区滑梯旁,仔仔带了两辆玩具车玩,周边的尽是些大孩子,正不亦乐乎地玩着游戏,并没有care到仔仔的玩具车,仔仔就那样一个人在沙土堆边玩着,似乎有一点点落寞。这时,一个比仔仔小一点的男孩出现了,小男孩一眼就看到仔仔漂亮的玩具车,直奔过去,仔仔看了一眼小男孩,把其中一辆玩具车递给了他,这个举动受到仔仔妈妈、男孩奶奶的一致赞扬,夸赞仔仔是个懂得分享的好孩子。两个小男孩很快就玩到一块去了,大家都很开心。
正值夏日,滑梯上下、花坛边,大大小小几十个孩子尽情地挥洒着用不完的精力,家长或坐或站,或聊天或紧跟着孩子跑来跑去,围绕的主题无非都是孩子,期间哭喊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仔仔和那个小男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转移到滑梯上,家长正聊着天,毫无防备地传来小男孩的哭声,只见他站在滑梯口,一只手紧紧拽着旁边的栏杆,脸上涕泪横流,与其说哭得一塌糊涂,不如说气得和委屈得一塌糊涂,一旁站着同样愤怒的仔仔,奶奶有点急了,问小男孩怎么了,小男孩发出尖锐的喊声:“他打我!我要玩……”闻声赶来的仔仔妈妈和仔仔姥姥都在质问仔仔为什么打人,仔仔怎么问都低头不吭声,脸上的愤怒表情却一点没有消退,妈妈生气了:“不说话是不?不说话你就回家吧,不要在这玩了。”仔仔急了,说了句:“他抢我车……”然后又低头不语了。一旁的男孩也始终没有停止哭声的意思,且始终保持那个站立的姿势,任凭奶奶怎么叫他下来都不下来,看得出奶奶很着急,脸上的汗水都淌了下来。
小男孩大概一直都想不通,刚刚还主动给他分享玩具车的大哥哥,为什么突然不让自己玩了,要把玩具“抢”回去。 仔仔这边也是出于僵持的状态,妈妈可不像那个奶奶那样干着急,而是三下五除二上到滑梯上把仔仔连拉带扯弄了下来,看得出来,仔仔在用身体语言无声地对抗妈妈的暴力,妈妈不断追问他为什么动手打人,仔仔大概心想已经回答过了,大人们为什么还是一再追问?所以他选择闭口不言。妈妈看到他这个样子,又急又气,狠狠地拧了仔仔的耳朵,问他是不是听不见,一直愤怒不语的仔仔终于忍不住委屈地哭了出来,旁边的姥姥看见仔仔哭不但没有安慰,反倒是对仔仔说:“该,叫你动手打人,打你也不多!”仔仔就那样抱着玩具车站在滑梯下面哭,妈妈烦躁地对他说:“不要在这玩了,赶紧回家!”仔仔一听哭得更大声了,他大概心里想:我自己的玩具,我不想给他玩,他非要抢,我能怎么办?我捍卫自己的玩具有错吗?
只可惜妈妈和姥姥是听不到这些的!他们只顾决绝地往家的方向走,仔仔看着越走越远的妈妈和姥姥,伤心地哭着,但又很无奈地跟着她们,他是多么想再玩一会儿啊! 那天的小区里,仔仔的哭声一直回荡了很久,大概一路都是哭着回去的吧!
事情解决了吗? 整个过程中,三个家长似乎没有一个家长出来帮助孩子把这件事解决掉。 大人遇到事情的处理方式多数只会从自己care的那个点出发,而且会觉得自己做得没有错!
不能理解和分析孩子行径背后的真正原因,也就不能用一种比较合理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和引导孩子。 孩子间玩耍,有点冲突打闹是很正常的事,大人们往往为了面子小题大做,冲突没有解决,却又再次伤害到了可怜的孩子。
文中的仔仔就是一个被大人面子坑苦了的孩子,自家孩子打了人,觉得很丢人,自顾自地生气打压孩子,却没有时间停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和引导孩子去解决好与小朋友之间的纷争。
也许,这也是众多家长无法真正走近孩子内心深处的原因吧!
记住:爱孩子,一定要努力去懂他。不要为了面子,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去伤害无辜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