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作者:望京
六十年代的我们,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一般都是一个孩子。现在的我们,说老不老,说小不小,虽然还在上班工作,但马上就要退下来了。我很想早点回归家庭,陪伴父母,抱抱孙子,弥补我从警三十多年愧欠家人的遗憾。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大家天天都能和天涯海角的子女视频,想说啥说啥,想说多久说多久,但孩子们终究不在跟前(身边),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总是说自己吃的好穿的好,什么都有,有时候生病都瞒着他们,儿子会不会也把自己在外漂泊的艰辛在视频中深深地隐藏呢?
儿子二十八岁了,我们两口子总喜欢逗他,她妈说如果有了儿媳妇或许就不能这样了。我想不一定,只有这样,千里之外的儿子会从心理上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还有耍赖皮,泄情绪的地方。
农村有句老话说,父母在,八十岁也是孩子。有父母做精神依靠,人就会自信踏实,就不孤单,就是外面混的再不行也有家可归。
我现在慢慢明白,父母已经高龄,怎么说都不愿意离开老家那院老地方,一是不愿意拖累儿女们,二是为我们守护最后一块精神家园。老娘常说,万一时候不好了,你们都回来有个落脚的地方,疫情期间,兄弟姊妹拖家带口地从四面八方躲回老家里,因为母亲身边真的最踏实、最安全。多少年来,我只有睡在老家的热炕上,才能睡到自然醒,儿子休假回来睡得天昏地暗,这是一样的道理。
我之所以把儿子当小孩子逗,因为我知道这个社会,除了我和她妈妈,没有人再宠他了,没有人再把他当孩子了。
突然有这样的想法,儿子不要长大多好,他没有重负,我没有孤独。
虽然手机是个好东西,天天能和孩子沟通交流,但形成这个习惯有时也不好。因为频繁地联系,会影响孩子正常工作和生活,所以尽量少打扰孩子。
晚上我们程序化的走路,下跳棋,翻手机,但时间还是多余的让人无所事事,按捺不住联系儿子,他或加班或应酬,打扰了孩子,我两口子就开始相互埋怨,是谁让联系的,是谁怂恿的,没有一次能说清楚。
可有时候一下联系不上儿子,两个大人心都揪起来了,赶快看“微信运动”他走了多少步,步数有无变化,好像给儿子搞“区间测速” 一样。看儿子走路步数掌握儿子动态是他妈对该软件的二次开发利用,也是变着法子去掌控儿子,经常唠叨怎么才走这么两步、不锻炼看胖成啥了。
周末大中午儿子如果还是零步,那就不顾一切的打电话,不接就重复打,直到打通才算完。此时不由的想起来岳母大人一句我在年轻时听不明白的话:大人总是给孩子操个不安的心。现在确实体会到了,总担心他照顾不好自己,总担心他有什么意外。
晚上有时候,两个大人大眼瞪小眼,一起回忆儿子小时候的一些趣事,或给未来的孙子起名字!他妈经常怪我没有给儿子起个好名字,孙子将来的名字不能凑合,我想这不是多想了的吗,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未来的儿媳妇赞同吗,到时间也不迟,再说名字就是个符号,有那么重要吗,真需要掏钱让专业人士去办!
不联系儿子一般不超过两天,第三天晚上两个大人竟然同时会说出联系儿子,但谁都不想当儿子的麻烦制造者,两个人相互激将对方和儿子视频,有时候我害气(生气)了和儿子开始私聊,这时,这个当娘的可怜地就像没娘的孩子一样。
儿子是个争气的孩子,自小在学习方面没用我们两个大人操心,现在在北京有一个好的工作,让我引以为傲,不由的和朋友提起孩子的事,因为一眼看见比他爸有出息。儿子是中小学有名的聪明孩子,初中毕业没有辜负老师、家人的期望,考进了省城重点中学,上了985重点大学,留学获荣誉硕士。
其实他的天分从他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就能看出。
在他七个月大小时,邻居嘴里叼了支香烟还没有点着,我把孩子递过去让先照看一下,襁褓里的儿子发现邻居把烟头过滤嘴叼反了,不会说话的他小手一伸给正过来了,邻居大惊,告诉其他人,大家反复试验,儿子都马上给纠正过来,那几天好多人来试,大家都感叹这孩子太聪明了。
93年秋,我们居住的县城里普及有线电话,家里安上电话天天等着能通话。我在外面知道能通话了,试拨了一下,老婆无意把电话放免提上,这下不得了了,一岁半的儿子哭着直叫:“爸爸,你怎么钻在这里边了”,一边哭一边把电话机连扣带打。那几天我每次打电话他都这样,急得又哭又闹,现在想起来很好笑。
我很庆幸,儿子把聪明用在了自己的学业上,事业上。愿他和所有的孩子事业有成,一生平安!
作者:望京,男,就职于陕西省延安市公安局经开分局。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齐鲁晚报》《陕西日报》《当代文化》《延安日报》《时代人物》等报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