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我奶奶的故事,以表达我和我们全家对奶奶的追思。
常言说,娶一个好媳妇富三代。在我的眼里,我的奶奶可以称得上是这样的人,尽管她没上过学,没有文化!我的奶奶生于1919年,比中国共产党还大了两岁。这个周三是农历十月初六,是奶奶离开我们十周年祭日,作为奶奶唯一的孩子,我的老爹和老妈商量着给奶奶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悼念活动:给离开我们14个的爷爷和10年的奶奶许了三场古装戏,买了1000多元的纸扎,找人帮忙在家自己做,待了50多桌客,我呢亲手给爷爷奶奶每人糊了一个钱袋,好把老爹老妈给他们送的银子装起来。
我的奶奶走进我家,是第二段婚姻。奶奶的第一段婚姻不堪回首,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旧社会,媳妇在婆家是没有地位的,她的小姑子整天找她的茬,连稀汤都不让喝,她的丈夫被抓壮丁抓走了多年,恐怕也是凶多吉少,才和我爷爷走在了一起,32岁那年才有了我老爹,后来又生了我叔叔,叔叔在10岁大的时候因吃了坏红薯被毒死了。所以,我老爹就成了独子。
我的爷爷是家里的老大,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我的姥爷不怎么执事,爷爷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全家人的生计,他贩过大烟,卖过食盐,售过棉花,都是用肩膀挑着去贩卖的。那时候的生活条件非常差,家里又那么多孩子,找媳妇都很困难,奶奶作为长嫂,和爷爷、老奶奶一起把六个弟弟妹妹都拉扯大并娶了媳妇、打发出门。奶奶和爷爷让弟弟妹妹们和父母住在瓦房里,他们住在一间草房子里,而且是做饭和睡觉都在这一间草房子里。就在奶奶十周年的纸扎冥棚下,我和干姑姑在棚下守护,姑姑对我说了她六十多年没敢向别人说过的秘密:她很小的时候,因为父亲和我爷爷是拜把兄弟,就把她认给我爷爷做干女儿,逢年过节,她都要在大人的陪伴下来瞧我的爷爷奶奶,她每次都会哭着不来,那时候在她看来,只有茅房才在草房子里,她会觉得我的爷爷奶奶在草房子里做饭和住就是在茅房里,后来,大了之后,她才明白过来。我想说的是,那个年代,日子真的是很难很难。我的奶奶和老奶奶给全家11口人缝补衣被,而且是过完冬天,把棉衣里的套子扒出来,再缝起来过春和秋两季,到冬天再把套子装进去缝好当棉衣过冬。一直到我妈妈嫁过来,过的还是这样的日子。
我妈妈姊妹七个,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外婆是标准的重男轻女型家长,我妈二年级没上完就回家干活了,针线活也没有从外婆那学到多少,像织布、整底子、上鞋等那时候作为女孩子必备的技术活都是奶奶手把手教会妈妈的。我们家七八口子人的里里外外穿的都是由妈妈操持的,还得和爷爷、父亲干地里的活。奶奶操持好家里,做饭、喂猪牛、照顾我们姊妹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那时候,我们家种好几亩烟,掰烟、系烟、炕烟、检烟这一系列流程中,系烟是由妈妈一个人完成的,不到三分钟就系成一杆,每次100多杆烟,别人家都是由四五个人系,而我们家从来没有因系不了而耽误装烟的。在平均5-7天的一轮中,每到系烟时,奶奶都会把做好的饭菜端给妈妈,妈妈顾不上洗满是烟油的手,端起碗“呼噜呼噜”几下就喝完了,连身都不起接着系烟。妈妈的勤奋好学得到奶奶的高度赞扬。在这儿呢,我跟大家分享一段我“听到”的对话:有一年,我外婆轮到我们家由我妈伺候,两个老将婆在门楼底下坐着聊天,外婆对奶奶说:姣她奶奶,龙门以南就这yuo“wuyichong”还让你踫上了!我奶奶说:俺就是有了这yuo“wuyichong”起早把黑干,才过上了好日子!我奶奶可以说把我妈妈捧在手心里,她看到的全是妈妈的优点和长处,她说我妈妈是我们家的福星。
我姊妹四个,是老大,小名叫“姣姣”,妈妈说是奶奶是给我起的名字。在我朦胧的记忆里,一到冬天,我奶奶抱起我带着鞋子直接就塞进她的裤兜里给我取暖,还记得奶奶跟我说,等你长大了,对我能像你巧云姑姑(奶奶的侄女)对你老婆(奶奶的妈妈)的一半,我就知足了!那时候,经常听奶奶讲巧云姑姑给她奶奶洗头、剪指甲的事。可能是太小了吧,不太明白,但是我记住了奶奶说的话。
我的奶奶从来没有和邻里发生过矛盾,对谁都是热情真诚。在大兴织布的年代,我们家有台织布机,门前门后的婶娘嫂子和好“占”的妈妈合伙安机,每家五六个单子或被里,她们都到我们家里来织布,不管谁到我们家,奶奶都会主动给他们打suifeng,还会让她们吃我们家的饭。我为什么说妈妈好“占”?这与她的经历有密切关系。她出嫁的时候,没有任何嫁妆,唯一的一床被子,是在出嫁前的晚上,在大外爷(妈妈的大伯)不满意的催促下,外婆才在和妈妈同一天结婚的堂兄新房里让人给妈妈缝制了一条被子。结婚没多天,妈妈就又把被子给外婆拿了回去。所以,从妈妈嫁到我们家,就死奏活奏,下决心一定要过到人前头。奶奶呢一切由着妈妈并且大力支持。就连我和妹妹结婚时,妈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20个粗布单子10个被里。大家可能有人问:现在有用吗?说实在话,前些年除了床上铺一两个外,大部分都压箱底了。但是,那份真心永远都在!近几年,我接连搬了两次家,我把这些古董都派上了用场,做了9个1米5、1米8、2米大小不等的床笠,送朋友了3个,既实用还不花钱,套在床垫上非常合适。每每在换洗床品看到织的横条或方块布,都会想起奶奶七八十岁时坐在织布机上一梭一梭织布的情景……
奶奶从来没有睡过午觉,即使是酷暑天!她坐在临街屋的前沿下,把安机剩下的线头一根根接起来,遇到搅到一起时,急性的妈妈都会跟奶奶说,扔了吧!奶奶嘴里说闲着有啥事,手仍在不紧不慢的抽呀抽,不知缠了多少个线蛋子,奶奶再用纺花车拧成粗粗的绳子,用来捆绑刹车。或者,她会到房子后面的地边,给牛割上一篮子青草!奶奶就象一只勤劳的蜜蜂带领我们全家采摘勤劳致富的花蜜!大家见没见过从不吵架的婆媳?我的奶奶和妈妈40多年的婆媳关系从没有红过脸。那大家可能会问,难道你们家就从来不生气吗?谁家灶火不冒烟呢?!我们家不仅有而且是经常有!
大部分家庭都是婆媳关系难处,但我们家是公媳关系紧张!大家是不是又觉得超常规了?没错!原因呀,是两个都奋力向前、想把日子过好的人因为“消费观念”不同而发生冲突。爷爷过惯了难日子苦日子,恐怕子孙过不到人前头,做过了难,更怕子孙再做难!他平时去白沙街赶集,兜里装一个馒头,从来不舍得买个锅盔,更不用说喝一碗羊杂汤了;挣的钱要存起来,不能花,咱土话说的“穿在肋子上,掉dia怕沾四两土”;而妈妈呢,好排场!出死力出活力,收下的庄稼,不管啥亲戚到俺家,有啥给装啥,从不吝啬。买鞋面布、吃面布、做衣服布都是和街房邻居去关林赶集买,想买的多便宜些。大家想想,这样两个人的处事态度,会不冲突吗?但我妈也不笨呢,她不想惹爷爷生气,白天就把买的整包东西放别人家里,晚上等我爷爷睡下了再去取回来!但是,即使这样,我爷爷第二天还会向和妈妈同行的人打听:俺姣她妈夜个花了多少钱?他会得到答案吗?肯定不会!那么他又很想知道,知道了又很生气,知不道了又不甘心,所以爷爷就会找茬!那妈妈也不负软。大概这是我们家最常见的生气原因了。
一生气,爷爷有时唠叨奶奶,咱俩跟他们分家,不管他们,看他们能过成啥?说轻了,奶奶会劝劝爷爷,说重了,惹怒了奶奶,奶奶说:要分家,你老舅子一个人过,我dou是过孙男地女来!有时候,爷爷也会被奶奶“骂”醒,胡子一撅笑了,也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也有动真格的时候,去地里干活不回家、不吃奶奶做的饭了!这哪能行呀?不能让他饿着呀!好多地里活得由他干呢!他饿下病那可太划不着喽!哪咋办呢?我奶奶有招!大家猜猜我奶奶的“招”会是啥?
我奶奶的“招”很简单,那就是“我”!奶奶把我叫到厨房,教我活拳头那么大一团白面,用擀面杖擀开,捣开煤火、上锅加水,切一个葱头、剜一筷子猪油再放点盐,腌好。等水开了,把面条下进锅里煮熟,用笊篱捞到腌好葱花的碗里,再舀点汤,一碗起汤面就做好了,我再小心翼翼的端给爷爷,说,这是我做的!爷爷就吃了。我印象里,第一次做是十岁左右吧,打那以后,爷爷只要使性子不吃奶奶做的饭,他就饿不着了。他如果是在地里干活不回家,奶奶就让我和两弟弟(妹妹还小)分头到我们家的地里去找,见到我们,爷爷自然就跟着我们回家了。奶奶“拾掇”住爷爷,对妈妈也是“对症下药”。在妈妈发脾气时,让她尽情发,发完之后,奶奶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妈妈也是很适说的人,她会反思哪里不对,照着奶奶说的做。妈妈也从不和爷爷记仇,爷爷穿的里里外外都是由妈妈做的、洗的,而且还喜欢给爷爷奶奶做白色的布衫,因为白色的趁人,越洗越白,穿出去人也显得精神,妈妈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因为奶奶不好洗衣服、不好扫地,妈妈也不指望她干这些。只要奶奶把饭做好---不耽误我们姊妹上学,把畜生喂好---到年底卖了收入一大笔钱呢,在关键时候---和爷爷吵架时站在她这边就够了。我们家就是在这样仨俩月一次的争吵和全家人勤俭努力下,一天天过上了幸福日子。
接下来,奶奶就劝说爷爷让他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我爹妈,我爷爷说不到时候!
1994年的9月,爷爷把所有100多、200多一张的存折全部取出来,凑齐了我7600元学费,把我送入了洛阳警校,那一年,爷爷73岁,爷爷才按奶奶说的,把“权”交给了唯一的孩子(我的父亲),之后,过了11年清闲日子,在84岁的时候离开了我们,至今已13个年头。
我们姊妹四个的婚事,也是在奶奶的亲自操持下完成的。她还见证了我们生子养育的过程。奶奶四世同堂了11年。在我两个弟弟的大儿子吃满月面时,妈妈把收到的所有布匹和衣服都如数给了两个儿媳,过后,奶奶叫住了妈妈说:姣她妈,你咋恁憨来,你还有俩闺女来,我给你拾过来了几gudu布。说着把布给了妈妈。大家明白什么意思吗?-----是让妈妈用这些布给我和妹妹家的孩子做棉衣用的!就在奶奶十周年祭日的冥棚下,妈妈看到奶奶的遗像,泪流满面再次跟我们讲了这个“秘密”。我跟妈妈说,奶奶在床上躺了七年,你和我爹伺候的尽心尽力,床上整天都干干净净软软和和,活到93岁,奶奶也算有福了。
还有一件事,我记忆深刻。那时,我刚搬新家,因为奶奶没有闺女,我是把自己既当闺女又当孙女,就让奶奶来我家住新鲜。有一天,我和姑娘发生争吵(没记住因为啥),姑娘一句也不让,奶奶就把她拉到屋里,跟她说:抬手不打笑脸人,你妈说你,你笑笑bao吭气,看你妈会生气?从那以后,我发现我姑娘成了笑面糊,不再跟我争的没大没小了。现在,我们全家其乐融融。大弟家每到瓜果飘香的季节,过不了几天就给老爹老妈买一大兜子送回去,小弟家每改善一顿伙食,包饺子了做肉夹馍了都会二老送去,我和妹妹也会时不时抽空回去看望二老,最难得是,每到农忙季节,我们姊妹四个都会带上家人回家帮忙收庄稼。我的奶奶用好德性教育了儿子,用仁慈抹去了儿媳的棱角,用智慧陪伴了老伴,用厚爱感染了孙子孙女。她用一个女人的善良和包容引领了我们一大家子奔在小康社会的路上。
感谢大家陪伴我一起追忆我的奶奶,希望天下每一个家庭都和睦共处,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