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彭城之战,刘邦被项羽打了个稀里哗啦,诸侯们一见形势不妙,纷纷倒戈,投向了项羽一方。
刘邦不能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就想拿首先反水的魏王豹开刀。这是关键的一仗,刘邦非常在意,派出韩信、曹参和灌婴出征。
韩信带兵走了,刘邦还不放心,就问谋士郦食其:对方的主将是谁呢?
郦食其说:魏军大将是柏直。
刘邦:柏直呀,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他根本抵挡不了韩信——那他们的骑兵统领是谁呢?
郦:是冯敬。
刘:哦,冯敬,原来秦军将领冯无择的儿子。这个人倒是有两把刷子,不过,他不是灌婴的对手——那对方的步兵统领是谁?
郦:是项它。
刘:是项氏一族的后生,没啥真材实料,肯定干不过曹参。
刘邦彻底放下心来,继续捏头泡脚洗桑拿去了。
你看,刘邦不仅对己方将领的能力一清二楚,对敌方将领的来历和本事同样了如指掌。尽管刘邦一身的臭毛病,但在关键胜任力指标(KCI)上还是毫不含糊的。
刘邦能笑到最后,其来有自啊!
(丁万明《评说〈资治通鉴〉》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