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文章,告诉大家要事优先,要用4D原则统筹规划好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但还是有很多人无法过好每一天。原因在于:
我们总是乐观地估计自己一天内能够做的事;
而又过于悲观地估计自己一年内能够做的事。
要想测底改变和解决这一现状,必须学会估算和感知时间,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说到这里,绕不过一个人——柳比歇夫。
几乎所有的时间管理书籍都会提到柳比歇夫,以及那本根据柳比歇夫的个人日记,介绍柳比歇夫通过自创的时间管理法,在自己短暂一生中获得惊人成就的书籍——《奇特的一生》。
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一听那么多个“家”,就知道这老头很厉害。
《奇特的一生》里写到:他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多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
柳比歇夫的本职工作是大学教研室主任,除了本职工作以外,他对政治、哲学、文学、数学这些领域都有研究。同时,他还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他可以把各个领域的知识整合起来,引经据典。其实他也不是很长寿,他是82岁去世的,他在26岁的时候独创了一套时间统计法,在余下的56年里坚持不断地实践这一方法。这应该是他在众多领域都能取得优异成就的核心原因。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其实就分四个步骤,分别为:记录、统计、分析和反馈。
该步骤与管理学泰斗德鲁克对于时间管理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德鲁克说:时间管理首先要记录时间,然后才是分析时间,最后是安排时间。
以上步骤操作起来并不难,而且如今我们的科技如此发达,找到趁手的工具可以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是那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目前,我使用的记录时间的APP是aTimeLogger2,它可以将活动进行分类和细化,只要你事先预设好活动项目和类别,再根据该活动消耗的时间进行如实记录,该APP就可以自动帮你进行整理和统计,你可以直观地看到每天、每周和每月时间花费的饼图。
和理财记账一样,真正难的是坚持。
柳比歇夫的时间账本,以日记的形式详尽记录自己每天时间的开销,从开始到自己去世这56年间,即使是自己生病住院,以及儿子去世的那一天,从未中断过。这个过程使得他对时间的流逝极其敏感,所有事情时间误差不超过15分钟。
只有你真正了解和掌握自己时间情况,才能更加准确的估算每件事务的执行时间,由此才能更好地安排时间,真正运用4D原则战胜焦虑,规划好每一天。否则,你的每一天依然在槽糕的重复而已。
没人能预计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记录前一分钟我们做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