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一些优秀的人的传记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他们的作息习惯里面包含了早起这个概念。
李嘉诚六点起来工作,乔布斯4点半起来,twitter的创始人jack五点半起床,迪士尼集团的CEO四点半起床,星巴克的CEO六点前到办公室。
究竟早起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们这些吃瓜的群众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呢?
01
读书时代的我,早上没课的时候总是比较休闲。
九点多十点自然醒,慢吞吞地刷牙洗脸,然后走过去饭堂吃个早餐,然后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所谓的“早读”一下,其实已经不早啦,然后差不多就要收拾心情回宿舍,然后准备去吃午饭了。
这就是我的读书时代。没有太多的早起,特别是熬夜看电视剧的日子,更是没办法早起。
那个时候,觉得大学生活就应该是悠闲的。
02
出来工作后,在新东方上课,我也尽量让排下午的课或者十点以后的课,因为觉得这样比较从容。
早课只排海珠校区,因为步行只需五分钟。
这个时候的自己,会比大学时候稍微早一点点起床,因为有时需要自己做早餐,或者出去买早餐,也需要赶车,节奏稍微快了一些。
但是依然没有早起的习惯。如果你觉得八点半算早的话,那也算是早起了。
03
让我对早起稍微有点概念,还是在我儿子三岁开始正式上幼儿园的时候。
因为要8点到学校,所以闹钟7点半起床。
但是晚上依然是要宵夜到很晚的节奏,因为有了孩子之后,只有晚上10点才是自己的时间。
而后,我的女儿出生了。
时间感觉一下子不够用了。再加上公司的事务和上课,我开始寻求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指导。
04
最早接触到“早”这个概念,是在《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这本书里面。
作者是个4个孩子的哈佛学位的孩子的妈。
她在书里说,她每天都4点半起床。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只能说一句“what?!!!!”
简直没有办法理解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直到。。。。。。
05
带孩子睡觉,如果有经历过的小伙伴都知道,这是高度催眠的事情。
我笑称自己是专业“陪睡师”。
因为一般陪孩子的同时,自己也睡着了。
而且随着孩子的睡眠习惯慢慢固定下来,从原来的十点半到十点到九点半到九点,我跟着睡觉的时间也早了。
于是就出现了半夜醒来的这一幕。
以前自己睡不着的时候,就起来刷朋友圈或者看电视剧直到自己累到入睡。
但是这样醒来往往很累。而且感觉时间都消耗了。
看完这本书,我尝试自己做了一下时间安排,但是往往动力还是不够。
直到今年我才明白,是因为原来我的时间还“太多”了。
今年我早上安排了瑜伽课程,报读了各种网络的课程学习,并且一周有五天要上课,还有开会,还要安排公司的事情,策划招生,还要备课,还要看各种书籍,还要有时间思考,还要空出带娃的时间,还要有个人的时间,种种的事情让我不得不动用早晨的时间。
以前我从来不理解,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或者很优秀的人都有早起的习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如果你可以早起并坚持的话,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你有更多思考的时间,你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的从容也更加的充实。
以我自己为例。
早上四点半起床的话,我可以用一个小时看一本书,半小时整理书本的思路和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接着可以学习自己报读的网络课程;
还可以安排时间备课,整理课堂内容。
因为我的课程上,都希望把最好的给学生,所以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整理资料和备课。
还有时间,就进行公众号以及简书里面的写作。
通常一周我会发2-3篇公众号,而内容往往都是提前利用早晨的时间写好的。
然后孩子醒了,所有的一切就要围绕着孩子来进行了。
还有就是8点到九点半之前的时间。我通常用来运动。
如果孩子病了在家,那么这段时间也要被占据了。
所以对我来说,7点前的时间才是我自己的时间。
所以很多小伙伴觉得自己做不到,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时间还太“多”,想做的事情还太“少”。
很多人平时总嚷嚷没时间,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时间,而是太“空闲”了。
真正忙的人从来都不会对别人说“没时间”,而是抓紧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更有成效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现在的我,发现自己的生活真的充实了很多,各方面都可以顾及到,并且游刃有余。每天都可以很精神,身心愉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