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些文字的我,无意间点开了App Store的搜索栏, 漫无目的地输入了“创作”二字,“简书”的logo一下子映入眼帘。如此质朴简雅的设计风格,瞬间,让我路转粉。
诸位看客定会疑问,发现这么美好的app与你的标题“青春”有何关联?其实,青春的点滴需要美好的文字记录,而有意义的文字需要舞台,而“简书”的理念让我欣喜,我的想法总算有的放矢。
还记得曾经,我刚怀揣着希望踏入大学,成为象牙塔的成员之一,踌躇满志!我想着,我要每日读好书;我要每周写一篇随笔;我要构思一部,惊天地,泣大众的小说;我要……然而,现实总是比理想瘦弱。那时的青春,其实很恣意,很洒脱,很明媚。只是可惜,没有配以同样不羁的文字。时至今日,离开校园已一年有余,年纪也已二十有三,总算是想提指(以指代笔)写些迟来的记录了。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切都刚刚好。一如“简书”的出现,简单、书写、纵情、文字。
大学,我曾大肆挥洒过的青春岁月。彼时没有赋予它的文字,现如今,我还可以补上。
大学时,下午的寝室悄无人声……唯余深度睡眠中的一呼一吸。一部分,好吧,是大部分莘莘学子的课余时光,有时就这么大方地献给了睡眠事业。我还算是睡眠人士中清醒的那一个,知道人生除了食与寝,还有文与艺。
先写一写关于“艺”的记忆。大一,我报了一个吉他社,社名与月光有关,很是文雅。社名之外还闻言社长的相貌更是俊秀,那么社名清高与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记得,那时,入社的费用是买一把社团的吉他。第一次背着吉他回寝室的那一路,我甚至觉得我特拉风,招来的风扬起我文艺的短发。瞬时间,流浪艺人的沧桑如滚滚洪流一般淹没了我。画面迅速切换,月光皎洁下,萧瑟街头,他手持一把斑驳的吉他,琴弦早已将痕迹刻入指尖。他弹着深藏在记忆中的音符,他弹着他一路行来的故事,他的演奏无关物质只问情怀。有时候,别人不必懂得,自己深知内心,足矣。
当思绪回转,我已背着吉他站在了寝室楼的大铁门外。幻境中的那位情怀先生,早已随着风远去。铁门“吱嘎”作响,咬牙切齿地催促我快进去。我掂了掂背上的吉他,许久,还是抑制住了想席地弹奏一曲“扰民金曲”的冲动。往后的日子,那位社长的脸并未留在我的记忆里,而学到的吉他基础指法与简单的伴奏旋律,却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每每心志无法直抒,便想起了那位情怀先生,暗自笑我庸人自扰而已。
“文”的记忆接踵而至。大学的图书馆是喜欢文艺以及喜欢装文艺的学子胜地,我介于二者之间。每回去图书馆寻找文艺的气息,就会看到赏心悦目的画面。长发及肩的女孩,眉目间写满清秀,从书架间婉转抽下一本书。女孩眼波顾盼间找到一处空位,悠然坐下,指尖轻拨,书页翻飞,另一只纤纤素手又将一物置于书页间。女孩低头阅读着,时而轻笑,时而用手指点。我细思此书竟如此有味,便欲走上前去,不经意扫上一眼。走至近处,原来那书上之物,乃手机也。
我容貌有限,自知阅起书来没有那么温文尔雅。偶尔倦怠也将手机掏出来,指点一阵,轻笑一阵,再放回去。图书馆的木桌很厚重,保留了淡淡的木纹,残留着余香,与书香混而为一,竟也生出淡雅的后调。我喜欢泡在图书馆,并不是我多么好学,天生喜欢书的人,经不住那一架架书的诱惑。即使不会一本本通篇一览,手指抚过一摞书的脊梁也会使我感受到宁静。毕业以后,深感大学时的读书时光弥足珍贵,隔离了外世沉浮的纯粹,青春在书页间熠熠生辉。
二十几岁的青春依旧青春,并未垂垂老矣。此时,虽未有千万财,却有千金还复来的自信。因为,现在的我们唯青春而已。
大学的青葱虽离我远去,却并不值得我忧伤。一段时光的远去,适合在记忆中,在字里行间生动着,适合在夜深人静时,从心里翻找出来,静静回忆着。而人,总是要活在当下。
当下的我们依旧青春在握,当初,未曾做过的事,未曾见过的人,未曾走过的路,现下的青春里,我们还可以去付诸。
而我,当初未曾写过的文字,此时已跃然屏幕上。文字间,自我感受到,走出象牙塔的我,少了些幼稚,多了些坦然;少了些虚谈,多了些实际;少了些浮躁,多了些淡定。明白了些道理,人应如水,清淡而不浊,行善而无怨,柔而以克刚。只是,青春的热情与洒脱还未曾丢失。我行我素,因我唯青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