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知识体系,你们脑中出现的是什么景象?是不是一座森林?或是纵横交错的网络?森林、网络似乎是最好诠释知识体系的具象化图形。但那只是知识体系的浮现于人前的样子,它于人后的样子似乎并没有显现。这是我忽然发现的。
成甲的《好好思考》提到了跨学科学习,并建立多元思维模型,那是多领域知识体系的组合——庞大的立体网格体系,是通才之路。赵丹喵的《不负热爱》中提及了专业知识体系——三阶体系,这是专才之路。由专才之路走向通才之路,是《成长的边界》潜在推崇的方式。
我们看到的森林大概率是多领域知识体系的缩略版,这是人前的模样。人后的模样是三阶体系,但我们几乎没意识到过。
神奇的三阶体系
三阶体系是指学习过程中有三个阶段,分别是L1,L2,L3。第一次看到这个体系是在分析哲学的课程里。每一次作业,都会要求完成从L1到L3的步骤。
L1 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学习的内容,要求的是对课程内容的了解。L2则需要用论证形式提炼课程核心的论点,要求的是对哲学语言的掌握。L3则需要反驳课程核心论点,并提供自己的反驳论证,要求的是完全掌握课程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L1、L2并不难,L3却是真正的障碍。反驳论证的基础是对课程内容的全面理解,一旦理解错误,那么反驳的立足点也就错了,接着功亏一篑。但全面理解不代表你就能提出反驳,毕竟反驳有点像是抓Bug,轻易不能找到。
在赵丹喵的书里看到三阶体系时,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这么像分析哲学的作业要求呢?当然在读完这部分内容时,才恍然这可比分析哲学的要普适得多了。
真正的三阶体系
赵丹喵总结的三阶体系源于她就读法学院的经历。在入学上课时,她就发现了教授讲课的逻辑,在经历了一段适应期后,她彻底抓住了法律学习的命脉,那就是三阶体系。
赵丹喵的三阶体系如下:
知识点——一个领域零碎的知识点
知识框架——一个领域初步的框架,让零碎的知识点各自归位
知识体系——以规律原理为核心,辐射整个领域的框架与知识点
这个三阶体系和通常我们比喻的森林体系是一样的。
森林体系:
知识点——树叶
知识框架——一棵树
知识体系——森林
但森林是立体的,其中树木林立,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整个知识体系中包含哪些领域,各个领域占比。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立体的树,可能一棵参天大树和一棵小树苗,有具体形象但缺失数据化。
三阶体系的图示就有明确的数据显示:
比如这张图可以看出L1中,专业学科占据大部分30%-40%左右,而L2中各个领域框架内容是平均的。也就是学科框架在知识体系中建立了,但L1部分是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此时可以考虑继续深化专业知识,也可以考虑增加其他领域知识。而L3的部分如果能够增加占比,那么就越容易去掌握L1、L2,毕竟L3属于统领核心。当然如果没有L1、L2,L3也难以成型。
在建立知识体系时,我们需要先通过专业领域的L1,达到L2,最后冲刺L3。一旦通达L3,反向对专业内L1、L2进行深化并举一反三,就进入了专才模式。如果通过L3(领域间某个共通点),进入新的领域获取L1、L2,那么这就是通才之路。整个是循环过程,道理就这么简单。
你在哪一阶?
当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知识的时候,有多少人细数过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不从这个图谱上去发现自己需要的内容,又怎么能有明确的方向去学习?最终不过是乱学一气,仅仅增加了大部分L1和小部分L2。
建立知识体系就要考虑到全部的层级,那么问题来了,你目前在哪一阶呢?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