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杂志刊发重要文章《“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讲述了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以清廉恪守初心,用生命诠释使命,将一生献给了党的组工事业。
作为新时代组工干部要向朱治国看齐,要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群众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升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水平,用认真的态度、准确地回应、灵活的方法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真正用心用情耕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
致敬他一以贯之地争当“实干家”,在“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中磨砺忠诚品格。“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一心扑在事业上,在每个岗位都立足实际,担当务实。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增强斗争本领,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蚂蚁”,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真道理,把担当实干作为行动标尺,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练就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实干家”。
致敬他一往无前地争当“排头兵”,在“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中练就铮铮铁骨。“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一张被标记了很多村名的地图见证了朱治国“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承诺。作为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在实践中勤学善思、苦练本领,在职责上勇担使命、心系人民,在行动中奋发有为、励志报国,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政治担当,奋战在急难险重一线,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历史答卷。
致敬他一腔热血地争当“勤务员”,在“权力要用到老百姓身上”中站稳人民立场。亲历了基层干部腿跑断、嘴磨破,却付出多、收入少、保障不足的实情,朱治国连日加班,牵头写报告、拟方案,经部里上报,再到省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沟通,仅仅两个多月,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出炉并实施。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当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牢固树立“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的思想观念,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揪心事,以苦干实干赢得人民信任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