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一眼看到这本书时很是雀跃,对于这位古圣先贤,有太多的崇敬和爱戴,听完了樊登老师的讲解后,更是对于孔子的生平乃至他的思想有了更多的认识。
2017年伊始,我把孩子送进了专门学习儒家思想文化的学堂—孔孟学堂。在这所学习孝悌、学德行的学堂里,孩子们每天早晨需要对着先贤孔子鞠躬行礼,需要有一颗恭敬之心,每天饭前需感恩致敬,见人鞠躬问好,真的很感恩有这样的机缘能学习到这些传统文化。
教育:上行下效,长善救失!
孔子的教育方法
孔子授课的地方叫杏坛,孔子坐在杏坛之上,无拘无束,弟子们读书学习,他在一旁弹琴唱歌。
孔子的授课更像学术座谈,没有正规的课程,没有既定的大纲,没有严格的学分制度。
大部分时间,孔子只是和学生交谈。比如孔子和颜回、子路谈各自的志向,最后说自己希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因材施教,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问,答案完全不同。
一次,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做吗?”
孔子说:“父兄在,怎能闻斯行诸?”
后来另一个学生冉有问同一个问题,夫子说:“听了当然要去做。
另一个弟子公西华迷惑了,夫子解释道:“冉有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子路胆量太大,所以我压压他。”
孔子所从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把握该学什么,而是作为教师,从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出发,去因材施教。
这段文字对于教育,给出了最好的诠释。
而仁、爱、德、礼、中庸之道更是一些很重要的思想,我们家长现在每天跟着孩子们在学堂学习,上行下效,给予孩子好的榜样!我们在生活中更应多行善,多行礼,及时反观内省,及时观照自己。
中庸之道,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更在于内心的平和!
世界上最顶尖的英国史学家阿诺·汤恩比(Arnold Tombee1889~1975)。他在34年前,于《纽约时报》上为文预测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他的观察,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他说只有孔孟学说 与大乘佛法有能力解决,所以他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感恩!
谢谢樊登老师用这样的方式感化更多的国人,有幸加入樊登读书会,期待更多人能一起听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