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陪读》:沉重的生命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沉重的陪读》——这是贾平凹盛赞的“人民诗人”党宪宗15年写就的纪实文学作品。二十年来的大半时间,他一直在农村调查访问,研究农村人供养大学生难的问题,曾写过《沉重的母爱》和《沉重的回报》。

《沉重的陪读》讲述的是农村人为了陪后代读书所经历的经济上、精神上的种种苦难悲欢。

老实说来,党宪宗文笔并不如何,过于直白朴素,当然也可能因为书中大多是访谈记录之故。议论方面也平淡寥寥,深度远不及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且从其对当事人的态度即可看出,包容心不够,访谈掺杂了太多自己的褒贬爱恨。

不过若是作为一手资料来读,倒确实有值得赞赏之处,资料真实可靠,全面到位。

2

在贫困的农村人看来,孩子读书是天大的事。只有后代靠知识改变了走出贫穷,家庭的状况才会得以改变。观念已然根深蒂固。罗振宇说:最大的市场是认知。于中国广大的山沟野壑来说,最大的苦难和最大的幸福亦都是源于这样的认知吧。

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故事:

书中记述了一位苦难的妇女。先后死了两个丈夫,小女儿不到两岁患脑膜炎咬着,大女婿在煤矿上挖煤,在一次瓦斯爆炸中丧命,不到一年大女儿又死于车祸。

她为了外孙女能在县城接受好的教育,对得起死去的女儿,也让后代有些希望,便变卖家产,带着傻儿子来到县城租着一间十二平米的小屋子。

外孙女很听话,三人省吃俭用日子还能勉强维持。一个月之后的国庆假,外孙女回来说学校安排以后每周补五个晚上课,每月一百五十元。

这是全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没办法,五十多岁的寡妇没有经济来源,只好腾出一半时间,带着傻儿子上街捡垃圾。

二女儿也在县城陪孩子读书,母亲来到县城两个多月后她却一直不闻不问。后因为贫穷而跟外地人私奔,把儿子扔给了母亲。

傻舅舅虽然不谙世事,却深爱两个外甥,视孩子读书为头等大事。为了接送两个外甥,舅舅冬天滑到在雪地上,车祸丧命。为孩子们得来了五万块的赔命钱……

这是习惯了亲人的离开却还是辛苦抚育孩子的奶奶,这是一个每月生活费只有一百五却不吝啬孩子教育的断代家庭。

当一切的苦难压在这位农村妇女身上时,她再怎么焦心,再怎么夜不能眠,早上还是按时起来给外孙做饭,晚上还是按时接外孙回来。

孩子的教育,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这位目不识丁却坚韧忍耐的女性的信仰。陪读,是她长长久久继续下去的生活状态及动力来源。

3

越贫困的地方,一般来说,越重视教育。我所见的,不如党宪宗采访的这般沉重,却也是陪读的典型。

家属国家级贫困县,泡沫经济,物价虚高。小学初中各有聚集地,还不算明显。一到高中,经济实力好的家庭拼命把孩子往省会送,去四大名校。不过大多还是送去县里最好的高中,于是乎,长亭外,古道边,狭隘的房子拥挤着喘气,陪读的母亲们成群地送饭。

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共同期望。于是,有能力的母亲辞掉工作全职陪读,条件差点的边工作边陪孩子,起早贪黑,定点送饭,洗衣打扫,收拾书包。

有多少期待,担多少重担。

无意评论陪读有用与否,至少家长安心。自己如意便罢,若是不如意,更怕后代落下。这似乎是生来便背负的使命,是你的动力也是压力。把自己的岁月交给孩子,以此为筹码与未来来一场盛大的赌局。或许从此康庄大道,但更多的,不会有什么改变。

因为未来与命运并非只要读书便能改变,当然它是一条至关重要的途径。但,这是无可奈何的阶层差距,这也是必须为之的艰难爬行。

沉重的陪读,沉重的生命。一路苦难,满目疮痍;一路奋勇,十年叹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本书是和查理九世一样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里面讲述着三个勇敢的少年,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跟我一样,嘿嘿嘿。 这...
    Max_k阅读 732评论 1 1
  • 在这个不再将满桌佳肴、一身华服当作过年标志的年代里,走亲访友却始终是不可或缺的节目。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此刻遥想当...
    凡语梵音阅读 218评论 1 2
  • 大三开学我和原来的室友分开了,独自一人混到了其它宿舍,竟有种失魂落魄感觉。 第一周的某天,我早上去教室比以往要晚了...
    清禾雨安阅读 375评论 1 6
  • 解决职场中乃至人生中任何一个困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对自己、对环境进行梳理,并找到最佳应对策略的过程。我认为,我们可...
    PurePeter阅读 452评论 0 0
  • 你说你失恋了 生活乱了 世界崩溃了 时间静止了 你说你喝醉了 夜黑的惊悚了 孤影拉长了 梦不到梦了 你说你忘记了生...
    禾必阅读 12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