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记得从哪里得知这部电影了,只知道因为它是类似纪录片的电影所以才想看的。在闲暇的周末看完后,跟自己说了句,还好自己没有错过它。电影讲的是法国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尔达与街头艺术家JR导演,两人驾驶着JR的小货车穿越法国的村庄,一路上拍摄下所遇到的人物,然后在房子和工厂的墙上涂抹告示牌尺寸大小的肖像画的故事。
看后我被这独特的艺术震撼了,同时也被八十八岁的瓦尔达敲醒了。在普通人中,八十八岁应该就只剩等着死亡了吧。而八十八岁的瓦尔达依然保留着赤子之心,依然对艺术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依然活得那么可爱,这足以称得上是精致的人生了。除此之外,我懂得更多的是在艺术上是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不分种族的。真正懂艺术的人思想是相通的,就如八十八岁的瓦尔达和三十三岁的JR,从未谋面却能在艺术上碰撞出如此美妙的火花,他们的组合有些像母子兼好朋友,互动中带着调皮与可爱。
02
如果在死前让我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我会做什么呢?如果让我用一生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我会做什么呢?想了很久想到了两个字:记录。不知从何时起记录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从小学三四年级起就开始写日记,还是第一次用属于自己的手机拍下第一张照片,记录的种子就悄悄种下了,现在它早已生根发芽,成为自己热爱生活的标志。但自己可能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热爱和百分之百的努力,所以他们只是自己平凡生活的耀眼点缀,没办法称之为成绩。
有时候我很矛盾,因为我既想让他们发出耀眼的光芒又苦于自己的愚笨,所以常常都在忏悔中度过一天又一天。可能时机还没有到,可能是自己太着急,亦可能是自己的懒惰,所以一直止步不前。没有做成一件事时人总喜欢给自己找无数的理由,这可能就是终其一生都一事无成的原因吧,我希望自己的人生不是这样,所以一切来得及,要问心无愧大胆去做才不枉此生。
03
我不敢断定这部纪录片式电影是不是瓦尔达的最后一部作品,但我能肯定的是这会是她很满意的作品。因为这是她真正全部拍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做了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这难道不比得任何名义上的奖项更值得骄傲和自豪吗?至少我认为她的艺术生涯发挥到了极致,为自己一生的精神世界交上了近乎完美的答卷。在讨论怎样拍摄这部电影时她对JR说,她认为偶然性是最好的助手。她不想有计划性的去实施拍摄,她想让自己在走走停停的陌生村庄中寻找艺术的偶然性,寻找想要的那个脸庞。在我看来,这样的观念无疑是大胆而新鲜的,她对艺术的灵敏度没有因年龄被限制反而在突破,这应该是最让我对她肃然起敬的地方。
用镜头去平等的记录路过村庄的每个脸庞,每个脸庞的背后都有一段让人深思的故事,这是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地方。瓦尔达的镜头记录的是那些平凡得再不能平凡的普通人。如果电影没有上映,那些脸庞我们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更不会知道他们背后如陈酒一般醇香的故事。这是瓦尔达的魅力,一个八十八岁个性十足而又可爱敏感的老太太的奇思妙想。在每个脸庞每个故事的背后我看到了人性美好善良的一面,也看到了自私利己的一面,这都是镜头下人性真实的流露。那些脸庞都是和自己一样的芸芸众生,为了更好的生存而艰难挣扎的打拼生活着。
04
在那么多的脸庞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位靠国家最低补贴生活维持的拾荒老人。也许在我们看来他的人生无比失败,甚至连死去都不可能引起附近人的注意,但在他自己看来,自己活得满足且快乐。在采访他时,他还做了一首诗:你知道吗?我出生在一颗星星的呵护下,我的月亮母亲给予我清凉,我的太阳父亲给予我热量,还有宇宙给予我居所。你能想到吗?我有多么大的生活空间啊!这个被瓦尔达称为热爱文学的艺术家的拾荒老人应该不会想到有人会这样评价他吧,不过他应该也不会在乎,因为他本身就只为自己而活。而现在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悦己呢,我不禁神伤倘若自己能有那位老人的境界,大概也不会忧心忡忡了吧。
电影中,瓦尔达和JR的一段对话让我记忆深刻:你看见的都是模糊的,但你也没有不满,你看见的都是暗的,你过得也很开心,这取决于你怎么看待一切,保持一定距离或高处俯视。我想这就是真正的生活智者吧。看完影片,真羡慕那个八十八岁的老太太,可以一个想法就付诸实践,一部相机,一辆货车,两个人,就这么潇潇洒洒的上路了,而且路上有风景,有故事,真好。真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一部单反,一个背包,一本名著,潇潇洒洒的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国,最好还有一个灵魂伴侣,那样就足够了。愿景很美好,更希望一切如约而至。